教師合理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
的策略研究
赤峰市寧城縣 寧城縣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 宋敏嘉
摘要
幼兒自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是兒童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闡明教師如何合理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首先從概念入手,闡述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和教師介入的概念;其次分析教師合理介入的意義;再次,從實際中教師對幼兒角色游戲指導時出現的問題入手,對教師介入的誤區做出系統的梳理和分析;最后,從介入時機的選擇和介入的方式方法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教師要合理介入才能更好的指導,以促進幼兒的發展與進步。
正文
游戲是孩子的本性,也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幼兒在游戲中能夠獲得身心全體一致的健康成長。自發性角色扮演游戲是幼兒時期最典型、最具特色的,而且是幼兒最愛玩的游戲。幼兒自發性的角色游戲是以幼兒扮演、模仿所記憶的生活中遇見的角色而組成的游戲。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越來越普遍,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發性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助于幼兒能更真實的體驗到他們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但是很多教師并不重視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幼兒的自發性角色游戲。做為幼兒園老師,不僅要為孩子們的游戲提供條件,還應該保證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在游戲中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有效地、恰當地指導,使幼兒自發性的角色游戲可以有意義的進行并且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指導有些時候并不是單純的介入,而是需要保證幼兒的游戲是積極并且有意義的。教師對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的介入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并可以運用到實際中去,去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兒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創造性的和再造性的想象,扮演某一角色來模仿記憶中的某個人物角色或反應自己對某個社會角色的理解的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的源泉是孩子們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它是一種兒童的創造性的想象以游戲的方式表現,想象的假裝游戲材料和游戲的進行的情況。角色游戲是幼兒時期最常見最典型的,在幼兒兩三歲時產生,學前晚期達到高峰期。然而傳統的角色游戲有很多教師“牽引”的痕跡,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標準去組織游戲,忽略了幼兒自己的需求,將成人視角的規則強加在孩子的游戲中,剝奪了幼兒發現、探索、體驗、感受的樂趣。
(二)自發性角色游戲
幼兒自發性的角色游戲是指幼兒在不受成人干涉及規則限制的情景下,自由發起、自行組織、主動參與的游戲,游戲從始至終都是幼兒自主進行的。自發性游戲更有助于幼兒的嘗試與探索、滿足情感需要、享受游戲本身的樂趣。
(三)教師的有效介入
教師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能夠采取行之有效、能達到預期結果的介入策略。教師想要自己的指導是有效的,那么教師就應該先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提升自己觀察、傾聽、與幼兒的溝通能力,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幼兒的心理狀況,積累更廣泛的經驗。教師也要學習語言的技巧,這樣可以在指導時言簡意賅,花費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指導效果。
二、教師合理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自發性角色游戲是在幼兒時期我們最常見的游戲。但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局限,使游戲經常出現問題,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會遇到阻礙而無法順利、完整的進行,從而影響游戲價值的發揮,因此教師對自發性角色游戲的介入異常重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讓幼兒的這種自發性的角色游戲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順利進行,為此,當幼兒的游戲遇到問題時,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間、情景下以適宜的方法有效的介入。幼兒教師的有效介入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并且有意義的發展機會,有益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性的發揮,讓幼兒在游戲中模擬自己所認知的社會,使所有的幼兒都可以在其現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和進步。
三、教師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誤區
(一)不了解孩子的游戲心理
在兒童的世界里,游戲就是他們的主要活動,表達著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期望和幼兒的認知、思維的發展水平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放任自流或過度干涉都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做為幼兒教師最先要做的是正確的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只有做好觀察,教師才能正確了解幼兒的游戲心理,使指導有效又不失誤,成為幼兒發展的積極助力。
(二)沒掌握自發性角色游戲的特點
教師應認識到游戲行為的發生不是偶然的、無根據的,而是有發生的基礎,所以自發性角色游戲有其獨特的特點。自發性角色游戲是幼兒心理發展狀態和思維認知水平最真實的演繹,自發性角色游戲是幼兒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反饋,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兒童自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正確掌握游戲的特點才能做到從幼兒的游戲入手,剖析幼兒的發展現狀。
(三)指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
當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出現問題、需要教師介入時,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情境進行分析、做出判斷。指導行為應是在對游戲的正確認識后有目的進行的,不能操之過急,要保證指導行知有效。教師對游戲的分析過程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這個過程十分重要,是使教師指導有目的性、計劃性的重要保障。
四、教師合理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的策略
(一)合理把握介入時機
1.幼兒出現認知障礙,游戲停滯的時候
很多時候在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中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這種現象被學者們稱為“認知結”,“認知結”是指阻礙了幼兒游戲行為的某個問題,問題的最終解決就是在“同化”或“順應”的基礎上對認知結構的重建,這些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新智慧的產生過程,是幼兒進步的過程。當幼兒在游戲中產生認知結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幼兒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獲得提升。
2.幼兒違反了規則,游戲難以進行的時候
游戲規則的維護是一個先決條件,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游戲中出現違規的現象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孩子之間的矛盾,有些孩子是維護者,另一些孩子打破規則,雙方很容易發生沖突,教師就應該出面進行調節,不能任其自由發展。例如在游戲進行之前已經擬定好了游戲規則,但幼兒容易出現自我中心的現象,很容易就忽視了開始時的游戲規則,根據自己的意愿不顧其他小朋友的感受進行活動,這樣就引起了矛盾,所以教師可以選擇在這種矛盾爆發之前就對其進行制止,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制止,那么只有出現矛盾時對雙方進行教育。最好選擇是在矛盾爆發前就進行制止,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游戲的進行,而且還會加深幼兒對游戲規則的認識。
3.幼兒主動尋求教師幫助的時候
教師作為幼兒園班級里的成年人,是幼兒最信任的人,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會第一時間想到向教師求助,此時,教師的介入方式直接影響著游戲的效果,教師的介入首先應該是支持性的,教師要努力打開思路,促進其自己考慮現狀,讓孩子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來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展。
(二)合理選擇介入類型
1.平行式介入
平行式介入指教師以與幼兒平等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其目的是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隱性的暗示的指導指導的作用。
2.交叉式介入
交叉式介入是指當幼兒的游戲出現問題時,教師通過扮演幼兒游戲中的某一個角色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通過所扮演的角色間接的指導幼兒的游戲。當孩子的積極性很強時,教師應該起到支撐的作用,根據兒童的行為作出相應的反應;但幼兒的游戲處于一個層面時,教師則可以根據游戲情節的發展,提出相關的發展促使幼兒對游戲的思考。
3.垂直式介入
垂直介入式是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為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教師的指導是顯性的。 尤其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孩子在家里隨心所欲,規則意識差,并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有限,游戲中經常出現嚴重違反規則的行為或攻擊性等危險的行為,有游戲中出現不文明語言,罵人,說臟話,摔東西等破壞行為,或者多個小朋友圍攻一個小朋友,幼兒之間發生肢體沖突。這時教師要以垂直介入的方式直接介入到幼兒的游戲之中,果斷明確的指正幼兒的行為。
(三)合理采用介入方式
1.語言指導
語言指導是教師通過運用“詢問式”、“建議式”、“鼓勵式”、“澄清式”、“邀請式”、“角色式”等不同形式的語言指導兒童游戲的方法。
(1)“詢問式”形式主要以提問為主,當幼兒的游戲停滯不前或者出現問題,這是教師可以選擇提問,讓幼兒思考,這個問題必須緊扣主題,而且讓幼兒能經過思考能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2)“建議式”的形式主要是通過教師給與一個建議,讓游戲能更好的繼續,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學前兒童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意見,教師必須提出一個建設性的問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障礙。
(3)“鼓勵式”形式是教師在語言上運用鼓勵的語氣和詞語對幼兒進行鼓勵,提升幼兒的信心和對游戲的興趣。
(4)“澄清式”形式是在幼兒游戲結束時,教師運用澄清式語言指出游戲出現的“違規”行為,并促使幼兒改正,使幼兒能夠關注并使自己不會在下次游戲中出現類似的“違規”行為。
(5)“邀請式”形式是教師以角色的身份邀請其他小朋友的加入,增加幼兒游戲的興趣,這種形式一般適合在一些不受很多小朋友注意的游戲中,通過邀請式可以促進幼兒對其他主題內容的興趣,增加幼兒的經驗。還適用于“邀請”一些不和群的小朋友加入到大家的游戲中去。
2.行為指導
行為指導教師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身體語言,以及通過提供材料、布置場地、動作示范等方式來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做出反饋,從而塑造幼兒良好的游戲行為。
身體語言是教師通過一些特定的動作(例如點頭)、表情(贊許)、眼神(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幼兒游戲的繼續,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也能使幼兒及時糾正在游戲中出現的錯誤以及違規現象。當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游戲材料缺乏的情況,教師則需要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材料,或者為幼兒示范如何自己制作所需的的材料,即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以及動作示范,促進幼兒動手操作以及觀察模仿能力。
3.環境介入
環境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隱性的指示牌,幼兒喜歡的,符合他的思維和經驗的,他就會在這個新環境中能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原有經驗,反之,幼兒會走很多彎路,達不到預期結果,也不能很好的豐富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的發展。當教師發現幼兒曲解指示牌的時候,就應該適時地調整一下指示牌或設計新的指示牌,以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互動。
環境能夠直接影響到幼兒游戲時的氣氛,作為教師應該根據本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身心發展狀況來選擇幼兒游戲時應該需要的環境,也要在游戲是認真觀察,及時對環境中的狀況進行調節。
游戲指導中的方式與方法并不是絕對的,這些方式和方法是相互融合,可以在同時用,教師要根據游戲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運用,使指導能有效的達到指導的目的。
【教師合理介入幼兒自發性角色游戲 的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環境與文化——走進孩子的生活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