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小烏龜“跳舞”》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小烏龜“跳舞”》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為什么有的不會跳呢?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秘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著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里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小百科: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于龜科、烏龜屬的一種。
【大班科學教案《小烏龜“跳舞”》】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教案《黑色的香蕉》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玩沙》
•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科學教案《有趣的扭扭棒》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科學教案《我身邊的樹》含反思
• 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冬天的植物》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有用的篩子》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水》
• 幼兒園大班教案《有趣的彈性》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西紅柿》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冷冷的冰》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指南針本領大》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顏色》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