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竹蜻蜓》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看懂圖示,嘗試用對折、畫剪、粘貼等方法制作竹蜻蜓,探索對稱圖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飛行中的奧秘,養成活動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習慣,體驗成功的愉悅情緒,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科學《竹蜻蜓》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探索對稱圖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飛行中的奧秘。
2.看懂圖示,嘗試用對折、畫剪、粘貼等方法制作竹蜻蜓。
3.養成活動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習慣,體驗成功的愉悅情緒。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蝴蝶圖片一張
2.工具材料準備:剪刀、吸管、透明膠、人手一張畫報紙(稍厚)、記號筆
3.制作流程圖七幅
4.五角星(鼓勵制作成功的幼兒用)
活動過程:
(一)出示蝴蝶,認識左右對稱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只美麗的蝴蝶,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它的翅膀有什么特點?
(二)制作左右對稱圖形
1.討論制作左右對稱圖形的方法提問:你們會做左右對稱的圖形嗎?應該怎么做呢?(幼兒討論回答)
2.幼兒嘗試用畫報紙制作左右對稱圖形
3.出示圖示,總結方法:紙兒長長邊對邊,中線起始圖案畫,沿著輪廓剪一剪,再給圖形穿新衣!
(三)制作"竹蜻蜓"
1.出示范例"竹蜻蜓"提問:制作竹蜻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2.幼兒看圖示并理解提問:誰看懂了?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誰來幫助他?
3.幼兒看圖示制作,老師巡回指導
(四)探索"竹蜻蜓"飛行的奧秘,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1.玩玩竹蜻蜓,探索竹蜻蜓飛行的奧秘提問:你的竹蜻蜓能成功飛行嗎?你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為成功飛行及發現奧秘的幼兒貼五角星,表示鼓勵)
2.老師小結:告訴大家一個秘密,竹蜻蜓在我國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就是人們受到竹蜻蜓的啟發后才制造出來的。看來這小小的玩具中還藏著大道理呢!
活動延伸:
將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學操作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它飛行的更多奧秘,并相互交流探討,進一步激發幼兒觀察、思考、探索的興趣。
活動建議:平時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提供一些看圖示制作的材料供幼兒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看圖示制作的本領,為此活動打下基礎;建議沒有制作經驗的幼兒可以分兩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練習剪對稱圖形制作竹蜻蜓的翅膀及裝飾不同花紋,第二次活動進行吸管及翅膀的粘合和探索飛行的奧秘。
活動反思:
生態課堂的理念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幼兒的發展不僅要全面化、個性化,更應是可持續、終身的發展。此活動始終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主,通過觀察、討論、圖示、制作、探索等方法與手段,讓幼兒在動手操作、做做玩玩中自主獲得相關的經驗與技能,幼兒學得有趣,教師指導方法得體,充分體現了師幼角色的和諧生態關系:即課堂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師,把課堂更多的時空讓位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地走到臺前,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長足的發展。
小百科: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竹蜻蜓》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教案《口袋的功能用處》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磁力組合活動》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風車》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小郵遞員》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不怕水的紙船》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再生紙》含反思
• 大班科學教案《小燈泡亮起來》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燈泡亮起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外衣皮膚》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眠的動物》含反思
• 幼兒園A版科學教案:不同類型的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時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