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同類事物歸納》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物品的類別,能根據相同種類進行匹配,發展分類能力,辨別圖片上的物品,擴展對物品的認知,豐富生活經驗,把握類別的共同屬性,掌握類別的名稱,發展語言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同類事物歸納》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辨別圖片上的物品,擴展對物品的認知,豐富生活經驗。
2.了解物品的類別,能根據相同種類進行匹配,發展分類能力。
3.把握類別的共同屬性,掌握類別的名稱,發展語言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與難點:
1.認識并辨別常見工具、醫療物品。
2.了解物品的類別,會給物品分類。
活動準備:
部分蒙氏學具(圖1),教師自制的課件(圖2),幼兒邏輯狗操作板每人一份(圖3),尋找圖(圖4)。
活動過程:
1.學具分類
①說說你最喜歡玩的學具是什么?
②工作毯上是幾個小朋友取來的學具(圖1),這些都是他們喜歡玩的學具,請你看看都有什么學具,說出它們的名稱:棕色梯、數字與籌碼、拼圖、碎紙機。
③我們要把它們按照區域分類收到學具柜,該怎樣分呢?請幼兒說出學具所屬的區域名稱:棕色梯——感官區、數字與籌碼——數學區、拼圖一一益智區。
2.物品分類
觀察課件中的物品(圖2):電燈、沙發、飲料、冰箱、柜子、漢堡等,說出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了解物品的類別,將物品進行分類。
3.游戲:找找找
請幼兒按老師的要求在圖(圖2)中找出相關物品,如食物類、服裝類、電器類的物品等。
4.卡片游戲
①卡片(圖3)上畫的是什么?它們屬于同一類嗎?為什么?
②看卡片中黃色圓點旁的圖案是什么?屬于什么類?你能在答案欄里找出它的同類嗎?
③解讀操作卡指導語,請幼兒操作,老師進行個別指導與交流,引導幼兒自我檢查。
④驗證,總結方法,鼓勵幼兒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再操作一次。
5.找找找大比賽
幼兒以組為單位,老師發給每組幼兒尋找圖(圖4)一張,物品統計表一張,鼓勵幼兒找出圖畫中的同類物品,并進行記錄。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意猶未盡地和我分享著游戲中的話題。這節課我上得很開心,因為孩子們活躍、積極的情緒始終感染著我,他們表現出清晰的思路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游戲中提升了對物品分類概念的認識。
我將活動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接觸的蒙氏學具入手,讓幼兒感受物品分類擺放的益處,體會到分類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并由學具遷移到生活中各類物品的分類,引導幼兒打開思維,發散聯系各種分類形式。
第二部分,以邏輯狗操作卡片的形式,讓幼兒辨別各種分類,會找相同類物品,進一步能夠根據已有經驗,說出其他的同類物品。從孩子的回答中,我發現幼兒對家具概念、帽子的名稱和種類不是很清楚,我幫助幼兒梳理有關經驗和概念命名,讓幼兒明白枕頭不屬于家具,而是床上用品類,知道了帽子不同的名稱,以及帽子的功能和用途。
由于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分類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著重選擇一些難辨認的、具有適當難度的類別對幼兒進行提問,對于幼兒已熟練掌握的諸如蔬菜類、水果類、玩具類等不一一詳述。這也是我根據本班幼兒能力而進行的有意引導。通過問題,幫助幼兒提升對分類概念的認識,活動中,我請幼兒再說出一種與圖例有關的同類物品,提高活動的難度,提升幼兒的分類能力、快速思維能力。
卡片活動后,我又進行了第三部分的活動,即游戲“找找看”,這也是活動的延伸部分和提高部分,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情緒積極、快樂、興奮。我適時地幫助幼兒糾正詞語的正確說法,擴展幼兒對不熟悉物品的分類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中,遇到了有關昆蟲概念的問題。我由于口誤,把蟲子類說成了昆蟲類,給孩子們出了難題,沒想到聰明的大山,竟能把昆蟲具備的條件說得很清楚:昆蟲要有頭、胸、腹三個部分,還要有翅膀。多么精彩的回答!
分類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參與中完成得很好。下個活動,我將帶領孩子們進行“游戲設計師”的延伸活動,讓幼兒們運用繪畫的方式自己創作、設計自己的“找找看”游戲與同伴分享,相信通過這個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對分類的經驗會積累得更多,分類的能力會更強。
小百科:同類是漢語詞匯指同一種類,同一類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同類事物歸納》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自制飲料》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愛勞動的黃牛和水牛》含反思
• 中班上學期科學教案《有趣的彈性》含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鏡子真好玩》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新鮮的空氣》含反思
• 大班活動:會跳舞的影子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旋轉的彩色陀螺》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蚯蚓》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我喜歡的圓》含反思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動物之最》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會轉的花》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馬蘭頭》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