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活動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媽媽去公園玩,幼兒學習網(wǎng)小猴子特別高興,一個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說帶它去買火車俠,小猴子就跟著陌生人走了。結(jié)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帶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了,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2.組織幼兒討論
(1)小猴子跟誰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
(3)它怎么會跟陌生人走的呢?
(4)結(jié)果怎樣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話?
(6)為什么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小結(jié):陌生人里有一些是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練習:學習一些應對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來,對某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
(1)你認不認識她?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話?
(3)小朋友都來想一想:XX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說什么?(讓幼兒練習)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當”。
教師提示: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么不能吃?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么不能?陌生人說帶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4.活動結(jié)束。提醒幼兒在外不要離開集體或成人單獨活動,遇到陌生人時,不能輕信他們的話。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xù)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百科:陌生人指不認識、不了解的人,個人主觀性較強。漢語讀音為:mò shēng rén。英語為stranger 音標是: [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小刺猬燙發(fā)》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我們的小書城》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鳥類大罷工》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快樂一家人》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歡歡喜喜母親節(jié)》含反思
• 中班下學期社會教案《廚房里的危險》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我想長大
•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學會合作》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過馬路》含反思
• 大班社會教案《特殊的車輛》
• 幼兒園中班六一節(jié)社會活動教案《愛心義賣》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國旗國徽國歌》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