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認知水稻》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從水稻的功用中感知農作物的概念,知道愛惜糧食,觀察、解剖、區分水稻的根、莖、葉、果實,進一步梳理植物特點,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及仔細觀察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認知水稻》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觀察、解剖、區分水稻的根、莖、葉、果實,進一步梳理植物特點。
2、從水稻的功用中感知農作物的概念,知道愛惜糧食。
3、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及仔細觀察的興趣。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已經去小區邊上的稻田里觀察過種在田地里的水稻。
2、人手一株水稻、水稻生長圖、水稻課件、剪刀、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稻的外形特征。
①瞧,今天誰來和我們做朋友了呀?學習詞:水稻(一株、長在水里)
②待會兒請你們每個人去拿一株水稻,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你會發現水稻的什么秘密呢?
③幼兒自由觀看(結伴看)。
④集中:說說發現的秘密(同伴補充),引導幼兒用完整生動的語言描述像什么?
a、如:根——像胡須——須根——扎根,吸收營養;稻穗——沉甸甸、一串串,黃了,代表熟了。
b、有疑問,有待驗證。如:莖捏上去軟軟的,猜猜也許里面會怎么樣?有什么辦法知道?
二、解剖水稻,梳理植物概念。
①水稻屬于哪一類?為什么?(果在哪里→稻穗)
②今天,我們就來當回小小科學家,用剪刀把水稻的每個部分剪開來,看看水稻是不是可以分成植物的幾個部分。(一個小組商量,相同的部分放在同一個筐里)
③提問:你把水稻分成了哪幾個部分?(根據幼兒回答,師在黑板上畫各部分,驗證是否是植物)
④你在給水稻分家的時候,有沒有什么新發現?(幼教網 www.888bfw.com)
主要驗證:莖是空的→吹一下像吸管→捏上去軟軟的→輸送營養
三、梳理農作物的概念。
①金黃的稻谷里躲著誰呢?(米)
②是嗎?讓我們一起剝,看看到底什么?果然是米,看看米是怎么樣的?(小、硬、白)每人試一粒,放嘴里咬咬,別看小小一粒米,藏著許多營養,我們都離不開它,知道為什么嗎?(做飯,讓我們吃了不餓肚子)當什么?(糧食)
③農作物概念,你還知道哪些農作物?
四、教育幼兒要愛惜糧食。
①農作物是誰種的?誰見過農民伯伯種水稻(結合視頻水稻生長圖)
②老師當農民伯伯,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生長過程。
③欣賞古詩“憫農”,知道米粒來得不容易,要愛惜。
【活動延伸】
通過看視頻了解水稻專家袁隆平爺爺和水稻的不同種類。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百科: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學名:Oryza sativa L.)。水稻原產于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水稻按稻谷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中班科學教案《認知水稻》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