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社會退縮行為的個案解讀和干預論文
論文關鍵詞 :幼兒 社會退縮行為 個案 解讀 干預策略
論文摘要: 社會退縮行為泛指社會情境下的獨處行為,指在同伴或他人在場的情境下,兒童不參與同伴交往或游戲活動,而這種行為不是暫時的,具有跨時間、情境的一致性,即無論在陌生環境還是熟悉的環境均表現出一貫的孤獨行為。本文將從兩個幼兒的案例中分析他們社會退縮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干預策略。
愿意與他人交往和相處、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是兒童期心理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為兒童的健康發展提供保證。對于大部分幼兒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與人交往的意識和技能逐步增強,不存在困難。然而,在我們身邊還有少數幼兒在人際交往或學習上出現困難,表現出孤獨、膽小、害怕,不愿意與其他幼兒交朋友,不愿意參加一些學習活動,更不愿意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可孤獨一人,出現社會退縮行為。
社會退縮行為泛指社會情境下的獨處行為,指在同伴或他人在場的情境下,兒童不參與同伴交往或游戲活動,而這種行為不是暫時的,具有跨時間、情境的一致性,即無論在陌生環境還是熟悉的環境均表現出一貫的孤獨行為。社會退縮行為雖不是明顯的心理異常,但對幼兒個性的形成、身心的健康發展均有不利的影響,如果不及時干預,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競爭會使人的壓力越來越大,若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技能,將很難立足于社會。
在我的教育對象中,有兩個比較典型的具有社會退縮行為的幼兒,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做了一些嘗試,得到一些啟發。
個案一:膽怯的小雨
幼兒個人資料:
小雨,女孩,4歲,小班上完后直接跳入大班,在班里年齡較小。其父母均是高級知識分子,她與祖父母、父母住在一起,家庭教育很民主。該幼兒知識面廣,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喜歡和父母一起閱讀文學作品,對《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名著很有興趣,能用“鳳姐真是個厲害角色”、“黛玉小心眼”等語言概括出部分人物性格特點。她在家活潑、善言,但有同齡陌生幼兒來訪時,則像變了一個人,不說話,不和同伴玩。在幼兒園里,她不多言、乖巧,僅和個別幼兒玩;不敢與老師的目光對視,若老師多看她幾眼,她會局促不安,很少與老師交談,多用點頭、搖頭表達意愿。她的動手能力較同齡孩子差一些,對繪畫、手工活動有恐懼心理,每當有此類活動,她會找出種種籍口不上幼兒園,后來發展到她真會出現肚子痛等身體不適情況。
原因解讀:
小雨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發展不同步,家長過多地看到她優越的方面,賞識鼓勵多,而沒有看到她的弱勢給予教育補償;老師欣賞她的優勢蓋過她的弱勢,認為她的動手能力僅是稍次于其他幼兒,且組織此類活動時,小雨大多缺席,老師也沒有重視補償教育,對于小雨來說,她才智過人,得到周圍人的贊賞很多,聽慣了贊揚,而自已動手能力差的弱勢,有怕被別人知道的心理,所以采取回避的態度。加之,她的祖父母一聽她說身體不適,立即做出不能上學要留家觀察的決定,于是小雨找到了“避風港”。
還有一件事情可能是導致小雨恐懼繪畫、手工活動的直接原因。一次看電視時,動畫片中的小女孩說了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小雨立即向媽媽詢問這句話的意思,當她明白后說:“這算什么呀!我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呢!”究其原因,她才說出在幼兒園里有一次實習老師帶他們畫畫時,她不會畫,老師指導她后,她仍不動筆,后來老師又去指導別的孩子,并要求大家抓緊點,隨口說了句:不畫好是不可以回家的。后來她悄悄請同桌幫她畫的。當天,媽媽來接她時,她很緊張,哭著要媽媽趕緊帶她回家。當時媽媽沒有問出她哭的原因,老師也沒有追究。時隔半年后,她看電視聯系自己,才說出這件事。
干預策略:
接手這個班后,我觀察和了解了小雨,與她的父母做了進一步的溝通,首先,大家形成共識,不再給小雨的退縮行為以支持,堅持每天送她到幼兒園,同時,家長、老師努力為她創設鍛煉的機會,肯定她的點滴進步,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她的動手能力發展上,有意識讓她協助成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給小朋友分發操作材料,幫家長分發餐具,拿些物品等,鍛煉她并肯定她。家長配合我重點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脫敏”
針對小雨的心結,我決定從繪畫活動入手,幫助她克服膽小、懼怕的心理,讓她在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第一次繪畫活動是給老師畫像,小雨久久不動筆,看別人都畫了,她照著鄰座妍妍的樣子大膽畫了一個圓圈做老師的頭,可惜沒有畫圓,歪歪扭扭的,她趕緊用左手把它蓋住,然后四下看看,見沒人注意她,這才又學妍妍的樣子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她仍是畫一點蓋一點。這時忽然聽到一個小朋友說:“你怎么把老師畫得這么丑呀!”小雨馬上蓋住畫紙,看是不是在說她,發現不是她時才松了一口氣,直至完成她始終小心翼翼。抓住這個時機,我首先評價了幾幅好的作品,然后非常真誠地對大家說:“我還非常喜歡小雨這幅畫,,以前我聽說她不會畫畫,沒想到她畫得挺好的!還畫出我的馬尾辮呢!”看得出小雨很驚訝,她低著頭,臉紅紅的,不敢看老師。
策略二:鼓勵。
在以后的每次繪畫或手工活動中,我總是對她的每一點進步大大贊揚,并經常與其家人交流,以便一致進行教育。漸漸地,小雨對繪畫、手工活動有了興趣,主動要求媽媽給她買畫具。
策略三:鍛煉。
繪畫的心結打開,小雨在幼兒園漸漸開朗起來,不再借口不上學,別的老師說她好像才找到上幼兒園的感覺。我們創設更多的機會鍛煉她:故事大王評選的優勝、畢業獻辭的領誦等。更為可喜的事,她在市里舉行的幼兒卡拉OK比賽中,獲得了唯一的一等獎的好成績。
個案二:孤獨的月月
幼兒個人資料:
月月,男,5歲,就讀大班。他的母親是一名幼兒教師,父親是名工人,母親對孩子關注較多父親一般不照顧孩子。月月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幾乎聽不到老師、同伴與他的交流,不知道約束自己、遵守集體規則,自己卻能投入地拼插汽車,口中念念有詞,一旦老師對他有要求,他立即體現出驚恐狀,甚至會說:“我用攪拌機把你絞死”,很難融入集體生活。在家里,月月也很少與父母交流,一般自顧自玩,聽不到(也許是不想聽)別人說話。月月母親在他身上傾注了許多的心血,帶他到公共場所交同齡朋友,或請同齡孩子來家玩,但收效甚微,媽媽違心地認為他的名字——月月與急躁的躁諧音,將他改名為博文,以期他能有所改變。
原因解讀:
在月月2周歲左右時,父母關系緊張,經常在他面前爭吵、撕打,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孩子與同伴游戲幾乎沒有。開始,父母爭吵時,每每他會表現出害怕、大聲哭喊等情況,然而,暴怒的父母無暇顧及他,幾次以后,父母再怎么吵、打,他都無視他們的存在,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玩自己的,以至到了大班,他仍常常封閉自己,不與人交往,游戲水平仍然處于獨自游戲階段,社會性發展嚴重滯后。
父母關系不和諧,教養態度不一致,使他的生活環境缺乏安全感,他又沒有能力去改變環境,只有采取回避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由于父母這第一任老師沒能給他安全感,因此,他進入幼兒園后,很難對其他成人解除戒備心理,所以,一旦老師對他有要求,他會驚恐并反抗,對同伴也表現出冷漠,無視別人的存在。
干預策略:
在了解月月的生活背景后,我觀察發現:月月除了社會性發展滯后外,其他方面與同齡幼兒差距不大。分析他的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他父母身上。于是,我與他的父母達成共識:安定、和諧、溫暖的家庭生活環境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敦促他們努力為孩子營造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另外,在幼兒園我采取三步走的方式進行干預。
第一步:贏得信任
一次,我組織他們班進行數學活動,書面操作時,我發現一些有操作難度的內容他都做得對了,就及時肯定了他,他很開心,誰知等我巡視一圈回來后,發現他用鉛筆把操作紙涂得亂七八糟,他班的老師對我說他每次都會這樣,批評鼓勵都不行。我說:“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之后,我在他完成任務時就及時肯定他,并收起他的作品,還常常與他交談,當他在家或在幼兒園遭到責怪時,我總是及時了解情況,并與他媽媽、班級老師溝通,取得一致意見。漸漸地,月月愛親近我了,有話會跟我說,渴望得到肯定。
第二步:讀懂行為
一天自由活動時間,月月用插塑拼了一輛造型別致的“汽車”,他口中念念有詞,玩得很開心,我剛想走過去和他交流交流,賞識一下,突然,他將手中的“汽車”往上一拋,頃刻間,“汽車”摔得粉碎,插塑散落一地。這時,一位老師很生氣地指責他:“你看你,玩具都摔壞了,怎么這么淘氣?”月月可憐巴巴地縮在墻角。我走過去,拉著他的手問他為什么摔掉汽車,他說:“我的汽車遇到了敵人的炸彈。”我想,孩子的行為需要成人去解讀,背后的故事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用孩子的思維去理解,而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
第三步:適時幫助
一天,孩子們都去出操了,月月縮在座位上,無論老師怎么動員,他就是不動,老師很生氣地說:他不想做操!我讓老師先帶孩子們出操,耐心從其它問題入手和他交流,最后問他為什么不做操?這時,他才到出原委:“新換的操我不會做!”我說:“沒關系,我來教你。”于是,他和我在教室里學做新操,他的動作協調性比較差,所以,每學會一個動作就鼓勵他。又聯系他媽媽把早操錄音帶翻錄回去,并讓她學會早操教兒子。之后,月月能和小朋友一起出操了。現在,月月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成績中上,有一些好朋友。
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我得到這樣的啟示:
一是幼兒社會退縮行為是可以通過適當的干預進行矯治的。二是幼兒的家長、老師要共同為幼兒營造安全、溫暖、和諧的環境,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性和一貫性,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解讀他們的行為,實施補償教育。三是要矯治幼兒社會退縮行為,成人必須了解其社會退縮行為產生的生活背景,綜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針對幼兒的個體情況進行對應的干預,因人施教。四是在干預策略上要采取小步遞進的方式,不能急于求成。
我們要多給具有社會退縮行為的幼兒一些理解、關愛,多給點鼓勵、幫助,幫他們趕走心中的陰影,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勇敢面對困難,快樂地邁開人生的步伐。
【淺析幼兒社會退縮行為的個案解讀和干預論文】相關文章:
上一篇:當代幼兒教師的角色觀論文
下一篇:如何提高幼兒教師人文素養論文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