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大班科學——皮搋子大力士
【教材簡解】
皮搋〔chuāi〕子是用來疏通下水管道的工具,吸附掛鉤則可以吸在光滑的墻面上掛東西,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的變化。生活中常常會出現許多良好的教育契機,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抓住這些教育機會,就會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關鍵經驗。皮搋子和吸附掛鉤都是生活中孩子們常見的工具,結合主題《工具用處大》,設計了本節活動,旨在讓幼兒始終在玩中學、學中玩,了解皮搋子對吸附物體表面的要求,通過游戲讓幼兒集體驗證、感知體驗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員的吸附力。
【目標預設】
1.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掛鉤的吸附力,發現他們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體表面。
2.初步了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秘密。
3.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能大膽表達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掛鉤的吸附力,發現他們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體表面。
難點:初步了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秘密。
【設計理念】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科學領域的目標及教育建議明確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探索中有所發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積累科學關鍵經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所有的課程都要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和經驗中來。皮搋子和吸附掛鉤來源于生活,是幼兒經常看到并喜歡嘗試的事物,因此他們對活動內容一定很感興趣。
這節活動就是遵循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并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科學經驗。簡而言之:1.教學內容來自幼兒生活;2.教學形式游戲化、自主化;3.探究操作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好奇心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時又了解一些空氣的知識,讓大班的幼兒去探索皮搋子的奧秘,符合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基于這樣的想法,設計了這個活動,第一、二環節試圖讓幼兒在玩皮搋子和吸附掛鉤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秘密(光滑面更容易吸附,通過擠壓吸盤使其中的空氣排出才可以吸附,讓空氣進去便能使吸盤輕松與物體分開),充分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第三環節則通過游戲讓幼兒集體驗證、感知體驗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員的吸附力;最后環節讓幼兒了解吸盤在生活中的妙用,使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得到進一步擴展。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哪里能吸住。
1.出示皮搋子及吸附掛鉤。
2.幼兒嘗試將吸附掛鉤或者皮搋子吸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物體上,如幕布、桌子、凳子、地板等。
教師可鼓勵幼兒在吸附過程中用手觸摸各種物體表面。
3.交流分享。
師小結:皮搋子和掛鉤更容易吸附在表面光滑的東西上。
二、試一試,怎樣吸與分。
1.教師提出問題:
(1)怎樣讓吸盤吸附在某個表面上?
(2)怎樣才能將它們輕輕松松地取下來?
2.幼兒探索驗證吸盤吸附及與物體分開的秘密。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并進行演示。
師小結:用力擠壓吸盤使其中的空氣排出,吸盤就能牢牢地吸附;當空氣進入到吸盤中,就能輕輕松松地讓吸盤和物體分開。
三、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1.教師提出問題,請幼兒猜想:吸附在黑板上的掛鉤力氣有多大?能掛多少瓶水呢?
2.幼兒集體驗證:教師將方便袋掛在吸附掛鉤上,請一名幼兒往里面放瓶裝水,共同驗證吸附掛鉤的力氣。
3.游戲比賽:《小小搬運工》
幼兒分兩組接力,將兩個筐里的東西逐一用皮搋子和吸附掛鉤運到對面,最先將筐里的東西全部運到對面的一組為勝利方。
4.交流分享。
幼兒交流在比賽中用皮搋子家族成員搬運物體的辦法,教師總結。
四、想一想,妙用皮搋子。
1.教師介紹皮搋子及其家族成員在生活中的作用。
2.PPT展示:皮搋子家族成員做成的掛衣架、手機撐桿、藝術品、體育器械等圖片。
小結:看了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相信我們還能想出更多的妙用!
【大班科學教案《皮搋子大力士》】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科學教案《綠色家園》
下一篇:大班科學教案《趣味迷宮》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