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毛毛蟲啃蘋果》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蘋果的節奏(咔哧、咔哧、咔哧咔哧咔哧),能夠快樂的演唱。
2.嘗試隨著節奏用肢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蘋果被啃的動態。
3.在毛毛蟲啃蘋果的情境中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毛毛蟲啃蘋果"、多媒體課件、節奏圖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呢?(毛毛蟲)我們來聽一聽它在做什么?
師:有可能吃什么呢?
(評析:這是導入環節,通過透視鏡的效果,引導幼兒觀看局部猜整體,猜猜是哪位朋友來了,充分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節奏練習——播放啃蘋果的節奏。
(1)學習第一個節奏型: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
(2)學習第二個節奏型: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
(評析:借助白板的隱藏功能,隨著節奏聲逐一出示形象生動的牙齒節奏譜,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節奏,為下面學唱歌曲做鋪墊。)
3.熟悉理解歌詞。
(1)整體欣賞,熟悉前半部分歌詞。
第一次欣賞,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蘋果。
師:毛毛蟲啃了什么樣的蘋果?(小小的,大大的,紅紅的,綠綠的)
第二次欣賞,同時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嘴巴。
①小小的蘋果,小小咬一口。
②大大的蘋果,大大咬一口。
③紅紅的蘋果,一大口一小口。
④綠綠的蘋果,一小口一大口。
(評析:此環節通過播放動態的毛毛蟲啃蘋果的場景,并借助神奇墨水這一功能,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擦出相應的圖譜,方便實用,還可以請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白板,師生互動積極有效。)
(2)再次欣賞,掌握節奏。
①節奏和蘋果匹配。
②分析聲音的輕重,并分句演唱。
(評析:出示三個節奏圖譜,通過電磁筆對其進行拖動、復制,引導幼兒對小、大、紅、綠蘋果進行配對,從而揭示歌曲的后半部分圖譜,十分方便、有效,并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圖譜中牙齒的大小,了解不同蘋果的唱法,化解了活動的重難點。)
4.整體演唱。
(1)第一次演唱(播放歌曲動態的圖譜:唱到哪句歌詞,相應的圖譜就會放大)。
(2)第二次演唱。(看著圖譜演唱)
(3)第三次演唱(加大難度,先將整個圖譜隱藏,當幼兒唱到哪句歌詞,相應的圖譜則會再現)。
(評析:此環節借助動態的圖譜,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而第三次隱藏圖譜的演唱,更是充滿挑戰性,有效地激發了幼兒演唱的欲望。)
【中班音樂PPT課件《毛毛蟲啃蘋果》含教案音樂】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