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踢毽子》適用于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詞:踩、踢、撞;短句:對不起,沒關系,通過觀察、猜測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及主要情節,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踢毽子》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及主要情節。
2、學習詞:踩、踢、撞;短句:對不起,沒關系。
3、教育幼兒要有禮貌,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象、小兔、小狗、松鼠貼絨各一,毽子貼絨4 個,樹林背景圖一幅。
2、紙毽子若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玩過什么游戲?
二、 新學部分: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圖上有誰?小動物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它們會在樹林里干什么?
2、小動物們提出玩什么游戲呢,大家都同意嗎?在樹林里玩太危險的游戲會怎么樣?它們最后決定玩什么?(出示毽子)
3、小動物是怎樣踢毽子的?踢毽子時發生了什么事?它們是怎樣做的還說了什么?(學詞及短句)
4、大家在一起玩時,小動物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5、教師運用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
三、 延伸部分:
1、請你們試試,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踢毽子?
2、在人多毽子少的時候怎么樣才能讓大家都能玩踢毽子呢?
四、 結束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別人或讓同伴受傷了,你會怎么做?
教學反思:這節教學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因為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運用觀察性提問時,幼兒很快就能說出動物的名稱、地點和它們怎樣玩踢毽子,并用了猜測性的提問讓孩子們說說小動物會在樹林里干什么,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答案各不相同。他們從故事里知道了不能玩危險的游戲;不小心碰撞了別人要道歉;同時我還讓幼兒嘗試一下踢毽子,做到了動靜結合,幼兒能較好理解故事的內容,達到了活動的目標。
小百科:毽子,又稱毽球,古稱拋足戲具,用雞毛插在圓形的底座上制成的游戲器具。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體育活動之一,毽子起源于漢代,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踢毽子》】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狐貍請客》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哈哈虎感冒了》
• 幼兒園大班教案《動物運動會》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比賽》含反思
• 大班美術教案:《彩色的雨》
•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貓的生日》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小螞蟻》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海上的風》
•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動物學唱歌》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我有一雙小小手》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會說話的手》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