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糾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小豪今年六歲,平時總愛玩奧特曼,手腳一刻不停,還經常伴隨攻擊性行為,小豪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所以小豪幾乎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豪比較任性,脾氣很大,什么事情都順著他。
一天,午飯后老師組織小朋友們玩自帶玩具,小豪什么玩具都不帶,看著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突然他一下了沖到一個小朋友身邊說:“把奧特中曼玩具交出來。”杭杭沒有理他,于是他就一拳打過去還把奧特曼玩具奪了過來。還有一次,老師組織小朋友玩表演游戲,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角色。小豪選了一個老虎的頭飾,卻發現另一組的兩位小朋友為了爭角色互不相讓,小豪提議:“你們用剪刀石頭布,誰贏誰就來當小熊。”結果猜輸的小朋友不服輸,小豪就一步上前從他手中搶回頭飾,還用力一推,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上,然后正義地把頭飾給另外一個小朋友。
根據小豪在家在園的行為表現,我覺得他本性是個善良、可愛的孩子,只是受限于認知水平的發展和教育方式不當,才會引起他的這些行為偏差。于是我每次活動安排他多操作、多發言、多活動。集體活動時,讓他當教練,帶領大家做運動;分組活動時,讓他當組長,要求他先表現好才能當組長。這對他既有約束力,又讓他消耗多余的能量。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并給予表揚和肯定。他接受能力較強,在學習活動內容上,對他適當增加難度,并延長活動時間,逐步培養其耐心、專注的品質。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豪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漸漸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還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攻擊性行為,在幼兒園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會發生。我認為,在小班階段就要有意識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切不可認為是同伴間正常交往加以忽視,或者不加以分析地強行制止。作為教育者,應該多觀察,多分析,選擇適宜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兒園老師觀察記錄《糾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教師觀察記錄《我會用筷子了》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