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你被time out
早上,涵涵和偉偉吃好飯搬好椅子在位置上玩積木,突然,萬純跑來告狀:“陳老師,涵涵哭了!”“是嘛!”我走過去。“涵涵你為什么哭呀?” 涵涵哭哭啼啼的告訴我:“浩浩他……搶我積木還他打我!”,看著涵涵越哭越厲害,我噌的一下,火氣冒出來了。“怎么浩浩又要打人了”我板著臉,剛想質問:“你為什么打人!”可轉身一想,浩浩比較調皮,平時總會控制不知自己有意無意的“欺負”其他小朋友,屢次的說教過后又忘記了,不如換點其他的方法。
記得在班主任論壇上學習了一篇關于《美國幼兒園中的“time—out”——幼兒園“暫停”策略的運用》“Time—out”可譯為“暫停”或“計時隔離”,它是在兒童表現出不適宜或不當行為時,暫時將其從環境中分離,以減少對其不適宜行為的正強化,從而促使其行為改變的一種教育策略。在美國,“暫停”作為一種有效的兒童行為干預和改變策略,廣泛地應用于學校、診所和醫院中。研究表明,“暫停”策略對于減少兒童的發怒、不適宜社會行為,如尖叫、攻擊以及不適宜的言語表現等都是非常有效的。
今天就是試試這個策略的好時機。我組織孩子們坐下來面對浩浩的調皮行為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討論:你們覺得浩浩這樣做對嗎?大家都說不對。那欺負其他小伙伴我們要怎樣呢?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知道了“暫停”,在我的啟發下我和孩子們商定了哪些情況需要暫停,怎樣暫停,暫停時被暫停的小朋友需要做什么?考慮到中班孩子自控和反省能力比較弱,讓他們坐在離老師位置近點更適合。接著是浩浩需要被暫停。浩浩搬著椅子坐在了離我最近的地方坐下來,其他孩子們還是恢復了游戲,浩浩就老老實實的坐在我的旁邊,幾次想離開都被我及時叫住了……滴答滴答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難熬的4分鐘過去了,我輕輕地走過去:“今天老師為什么讓你坐一會?”浩浩:“我不乖!”“你哪里不乖了?”“我打人了,他們不給我玩”“下次你要玩你要和她好好說,不能打人,打人了就要不能和小朋友游戲了……”“哦!”浩浩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后回到了游戲的隊伍中去……
接著的幾天,喜歡亂跑亂叫的博涵也被暫停過,喜歡推人的偉偉也被暫停過……慢慢的孩子們接受了這個“暫停”,當老師提示“你被暫停了”,雖然有點不甘但他們還是接受了。
在暫停策略實施的這段時間,孩子們的常規好了很多,在這個策略實施過程中我也有收獲:首先一個規則的使用要有始有終,大家都要嚴格遵守。其次暫停規則重在給予幼兒安靜的反省的機會,以往說教的形式是老師在說大道理,但對于孩子來說不痛不癢的說教沒能給予他們內省的機會,老師在實施這個策略時更應注意的是孩子安靜后的自我反思。再次,好的方法也是需要調整的:中班孩子自控和反思能力差,需要老師在旁輕輕地提示,而不是讓孩子坐在一旁忽視的。
【幼兒觀察記錄《你被time out》】相關文章:
•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軒軒的轉變》
• 優秀幼兒園觀察記錄《如果想哭就哭吧》
• 幼兒下學期觀察記錄《孩子讓我走近你》
• 幼兒園觀察記錄推薦《幼兒排隊現象》
•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老師你看我快嗎》
• 大班觀察記錄《與孩子共進午餐真好》
• 幼兒觀察記錄《解放自己,相信孩子》
• 幼兒觀察記錄《讓幼兒跟自由主義說再見》
• 幼兒觀察記錄《你想和我做朋友,我知道》
• 優秀幼兒園觀察記錄《“悶葫蘆”開口了》
• 優秀幼兒園觀察記錄《孩子也有時間觀念》
• 小班觀察記錄《從心理上給予理解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