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大家都愛這個家》里有兩段內容,第一段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描寫媽媽和爸爸的內容格式比較對稱,容易配上好聽的節奏念出來。經過邊提問邊朗誦,孩子們很快記住了第一段內容。
相對第一段,第二段內容就顯得有點難度了。事先琢磨了
教案,要求有感情地念詩歌,并采用分組的方法分別來朗誦詩歌中的問句和答句。活動中我運用這種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導幼兒學習小孩和大人的語氣,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觀點,我覺得為了讓幼兒理解把握家庭中的幸福感以及親密感,教孩子用撒嬌的語氣來學念詩歌中的問句是最恰當不過了。在讓幼兒思考體驗后,孩子們越學越像,越學越喜歡,學到極佳處,體態語言也伴之出來。真是活脫一副爸媽面前的撒嬌樣。經過幾次“真實性”語言的表演,
兒歌中不同角色的對話被朗誦得分明且很有特點,其中的內容也就被自然而然地記住了。
分析:什么樣的孩子是幸福的?我覺得能夠在爸爸媽媽面前撒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而撒嬌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拿手好戲。所以采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詩句,正是孩子喜歡并且樂于接受的。我抓住了孩子的這一天性,引導孩子去學習詩歌,才使孩子們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綱要》指出要在各種活動中為幼兒創設真實性的語言情境。在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目光投到幼兒感興趣的語言情景上,注意創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交流情景,使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成為教師與幼兒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所以創設一個與作品相宜的真實性活動環境,對幼兒學習語言是很有幫助的,但這種方法往往費時費力而不容易被采納。而結合想象活動的真實性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正可以信手拈來,有效地發揮它的便利作用。
【真實性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理解兒歌的幫助作用】相關文章:
• 幼兒古詩教學淺探
• 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
• 如何在拼音教學中有效
• 訓練寶寶聽覺和視覺語言游戲
• 語言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 多媒體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嘗試
• 語言敏感期(上)
• 有獎借閱,其益無窮
• 大班文學活動的經驗和做法
• 淺談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 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 生成活動課題:我發現的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