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歸縣九畹溪鎮幼兒園 洪秀娟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3--7歲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重視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能促進他主動與成人、同齡人交往,能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幼兒的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流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小班時期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加強培養幼兒學說普通話,豐富幼兒的詞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幼兒的口語能力就變得勢在必行了。
幼兒園的孩子來自于一個個不同經濟文化背景的家庭。由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不同,經濟水平不同,行為習慣不同,對每個幼兒的言語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兒因性格上的膽小卑怯而寡言少語,有的幼兒在人多處因情緒緊張而前言不搭后語,甚至口吃;還有的幼兒說話時方言濃重,語序混亂等等……那么,作為幼兒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怎樣運用多種方法讓小班孩子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呢 ?
一、建立寬松和諧的語言學習環境。
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讓幼兒有話敢說的必要條件。我就充分利用幼兒來園、飯后、游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使他們能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如,每天的晨間接待是我和孩子進行自然交流的第一站,“xx小朋友你好”,“老師你好。”“今天早飯吃了什么呀?”“我吃了xx”……我們從最簡單的問候開始交流,既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寬松空間。當然,在晨間接待的交流中,我們可根據孩子的個性差異調節話題內容,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有話可說。在看似不經意的三言兩語中卻飽含著我的良苦用心,寬松的環境、自然的交流,讓幼兒既感到老師的親切,又培養了孩子愛說話、會說話、敢說話的能力。
二、讓幼兒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大膽表述。 由于環境的改變和周圍人群的生疏,大部分小班孩子不善言語,容易出現“沉默是金”現象,也有個別孩子用“哭”來宣言,這些情況都無益于孩子語言的發展,因此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之大膽表述就顯得很重要了。
1.利用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可以讓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玩具,讓幼兒說出玩具的名稱,并說說自己最喜歡什么玩具,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喜歡它們。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就會說出自己喜歡玩具的原因,他們在愉快的活動中充分思考,發揮想象。
2.發揮教師良好語言的榜樣示范作用。
小班的幼兒正處在接受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普通話的教育與培養,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此外,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成人的說話,幼兒入園以后,教師是他們接觸最多的,教師的語言經常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有的幼兒平時學習的方面可能接受得不是很快,但學起他們老師的話來,是一學就會的,老師無意的一句話他們很快就已經學會了,我們就要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以身作則與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讓孩子樂意講普通話。平時和孩子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樂于說,樂于講,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得到好的教育。教師應當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熏陶環境,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還要有意識地加強語言修養,使自己的語言規范化、科學化,提高自己的講話技巧,讓幼兒愛聽、喜歡聽、聽得懂我們的話,也讓幼兒受到良好的熏陶,給幼兒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三、讓幼兒在日常觀察中積累豐富詞匯。
威特曾經說過“要想讓孩子有清楚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詞匯”,在讓幼兒學習語言的同時,我非常注重引導孩子根據已有經驗去想象和重新建構語言,使用的詞匯更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每次,老師示意孩子們洗手,他們已知道吃點心的時間到了,便開始騷動。當老師手中抱著點心路過教室窗戶時,孩子們的反應不一:第一種是顧全大局型,只是悄悄耳語:“不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第二種是我行我素型,他們抬起屁股使勁張望,而后毫無顧忌地大叫:“嘻嘻,是XXX”;第三種是聰明乖巧型,他們用“馬上坐正,抬頭挺胸”的樣子來暗示老師“瞧我多乖”;第四種是事不關己型,他們表情漠然,似乎對事物毫無興趣。其實孩子們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態度,也正是展現了他們個性最真實的一面。例如,有一次,小班的孩子吃的點心是蛋糕,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們撕開口袋發給他們,而是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點心是什么呢?”小孩子們答道:“是蛋糕。”我又問:“那么蛋糕是什么顏色的呢?”“金黃色”。“那么蛋糕聞起來是什么味道呢?”孩子們大聲的答道:“香香的。”“那吃起來是什么感受呢?”我邊說邊做出非常享受的樣子,孩子們異口同聲說道:“美美的”,這一刻我驚訝極了,我驚訝的是孩子們竟能如此之快的掌握這幾個詞匯并能靈活運用,看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小看孩子們的理解力以及創造力。
四、讓幼兒在所學的作品中感受語言。 小班幼兒詞匯貧乏,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在孩子剛入園時我就找尋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手指謠”來引導幼兒了解和使用一些較復雜的措辭,促使幼兒學會欣賞
兒歌語言的韻律美和提升語感,另外,我還給孩子講了大量的童話故事,所選的故事短小,語言凝練,適合孩子們反復聽念或復述。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覺、知覺器官共同參與,使幼兒的聽覺、視覺積極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兒要聽、要講、要做的興趣和愿望,從而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積極地投入到語言技能的訓練活動之中。另外,我還提供機會讓幼兒多用畫圖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意念,使幼兒的動作和思想活現在圖畫上,并嘗試讓幼兒看操作圖示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幼兒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以及手口并用等能力。為了提高小班幼兒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的能力,除了講故事、唱
兒歌、看圖講述等形式以外,我還舉辦了班級故事會、寶貝說天氣、集體過生日等活動,鼓勵幼兒多看、多聽、多想、多講,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孩子語言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悉心體察,精心施教。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表達、交流,滿足他們“說”的愿望。
【小班語言能力培養之我見】相關文章:
• 淺談對早期閱讀教學若干問題的認識
• 幼兒園兒歌教學五法
• 淺談幼兒科學認字教學
• 托班幼兒的口語發展
• 語言活動思考:大班文學活動的經驗和做法
• 關于幼兒看圖講述的新看法
• 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口語運用能力
• 讓幼兒語言課教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 要不要刻意規范孩子的口語表達?
• 在故事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 在談話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談能力
• 試述在語言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