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做到了,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有那么多有價值的資源可以利用,我們的孩子是那么可愛!
想讓孩子玩調色游戲,一不小心,卻把一大瓶黃色顏料打翻在了地面上。正當我拿過拖帕準備打掃時,一轉身卻看見那瓶打翻的顏料旁已經圍滿了孩子,一個個眨巴著求知的小眼睛興趣盎然地望著那灘黃黃的東西。見此情景,我打消了打掃的念頭。
顏料旁的小不點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后,趙龍龍開口了:
“這個是啥子喲,好象屎粑粑一樣!”
我暗暗好笑:這孩子也真是的,這么惡心的東西也說得出口!不過,無論從顏色還是外形上,兩者真的是很象!哎,也只有純真的孩子,才能這樣“口無遮攔”,敢想敢說!
“不對,這個好象是畫畫的!”婷婷的媽媽是位老師。
到底這是什么呢?旁邊的孩子圍著那灘顏料不敢貿然出手,因為這個有可能是那又臟又臭的“屎粑粑”!
后來,田田實在是忍不住了,把鼻子湊近聞了聞,再聞了聞,興奮地宣布:“不臭,不臭,這個不是屎粑粑!”
既然不是那個又臟又臭的東西,那孩子們就不客氣了,一雙雙小手伸了過去,不一會工夫,十幾雙胖乎乎的小手都變成黃色的了!
看著小伙伴們玩得這么開心,在一旁畫畫的謠謠也沖了過來。不過,由于太過激動,用力過猛,一下子把正玩得起勁的田田給撞倒了。田田生氣地站了起來,正準備向謠謠發動攻擊,卻忽然被地上兩個小手印給吸引住了:“快來看,快來看,這里有有手印!”
小腦袋有湊到了一塊:“咦,怎么會有兩個手印呢?還是黃色的?”
“黃色的?黃色的手印”,田田自言自語,又看了看自己黃乎乎的小手,“喔,是我的!”田田恍然大悟,“真的是我的,剛剛我摔到了,我的手摸了地的!”
手摸了地就會有自己的手?孩子們半信半疑,紛紛把手往地上按。真的!有許多小手印!孩子們立馬在地上玩起了蓋手印的游戲。很快,地面上布上了許多可愛的小手印。
“老師,老師,快來看,我們的手!”(小班的孩子對于手和手印的概念似乎還不是分辨得很清楚。)終于,孩子們發現了我,也發現了我手里拿著的拖帕。
“老師,老師,不要把我們的手手擦了嘛!”
“對頭,老師,不擦嗎!”
﹍﹍
“可是不把它們擦掉,我們的教室看起來好臟喲!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室看起來又干凈又能保留我們的手印呢?”
“老師,我們去找一張大紙,我們在紙上蓋!”婷婷很會動腦筋,她的辦法立刻得到了小朋友的贊同。
很快,我們找到了一張大白紙,我又給孩子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顏料,讓孩子們在紙上蓋手印。孩子們趴在紙上,興奮地用各種顏料蓋自己的手印。五顏六色的小手印布滿了整張紙,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手印畫。孩子們在畫上尋找著自己的手印,玩得真是不亦樂乎!
顏料打翻了,對于成人,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用拖帕擦掉不留一點痕跡,波瀾不驚;可是對于孩子,特別是涉世不深的小班孩子,卻是他們探索的契機和歡樂的源泉。從開始發現打翻的顏料,然后錯誤的推測(屎粑粑),再經過仔細探索(用鼻子聞,不臭),發現兩者的區別,得出答案(是畫畫的);從開始漫無目的的玩到有目的的印手;從在地上隨意地印到印在紙上,這一切,來得那么自然,又結束得那么完美,讓我不得不感嘆孩子的潛力。
這個看似平淡的活動卻給了我許多思考:我們天天都在說著要利用資源,但資源到底在哪里呢?其實,資源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比如打翻顏料),一句漫不經心的話語,一個簡單的發現﹍﹍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也許就是含金量很高的教育資源。
教育是一個要用很多“心”來構筑的工程,孩子們的需求其實也很簡單:老師的理解、支持和尊重。理解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支持他們的活動,尊重他們的行為與文化!只要我們做到了,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有那么多有價值的資源可以利用,我們的孩子是那么可愛!
【案例:顏料打翻了】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教育活動案例分析
下一篇:案例:開課后的反思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