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常用范文 > 案例分析

案例:中國教育的十大“幽默”

案例分析    日期:2016-12-15    作者:薄荷巧克莉
【www.888bfw.com - 幼兒園案例分析】

  在原有基礎上,把所有的中專學校或職業培訓學校都升格擴展為大學,強令所有的人都到"高校"接受"速成"的"高等教育",并且都發給"正規"的"畢業文憑"。這一來,中國成為全世界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指日可待。對此,你敢不"幽默"嗎?

  (一)如此排名

  有一個非常"幽默"的報道,說是全國已有近二十家單位,以不同的指標體系對大學進行評價與排名,20年來評了約100個大學排行榜。每次排行榜發布后,相關高校往往爭相轉載對自己有"利"的版本,而對其不利的,便會引起一番爭議。某高校宣傳部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類排名"沒有什么公信力,不排除有商業利益操作"。有些高校經常接到一些要求參加排名的電話,"對方往往口氣很大,甚至有人說自己是國務院的,只要交錢,想要什么榮譽都行。"某高校曾接到北京某機構的電話,讓他們參與一個排名,說是想評第一名,就交七萬元。如果嫌貴,對方就改口說,那就三萬元吧,一次給你頒五個第一名。(見2006年7月3日常州晚報)原來,那許許多多的排名是可以用錢換的。但它卻能騙倒中國國內無數參加高考的年輕學子及其家長們,他們成了這些騙局的最終受害者。

  (二)恐懼優秀

  大連市某高校一文科專業大四學生,憂心忡忡地對指導老師說:"聽說我的畢業論文被評上院里的優秀論文了,那么千萬別被評上校級優秀論文!"。這又是一個何等"幽默"的事情啊。通常,每年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通過后,都會評出一定比例的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掛在校園網上或出專集,供全校師生學習、評議。本來,被評上校級優秀論文是非常榮耀的事情,但如果文章有摘抄或剽竊成分,肯定怕上網"示眾",一旦被人發現破綻,將無地自容。后果的嚴重性還在于畢業論文將被撤消,大學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將難以發放(不過,這樣的事情好象還沒有發生過)。其實,這種事情在高校并非個別現象。有人發表文章說,"校級優秀"竟會變成"燙手山芋",咀嚼這一"黑色幽默",卻讓人一點都笑不起來(見2006年5月31日青年報)。

  (三)假期請假

  江蘇常州市翠竹中學在放暑假前,給本校的全體學生家長發出了一份《告家長書》,說是為了讓學生度過快樂的暑假,學校已經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假期里,學校要開辦興趣班,要求每名學生至少要報兩門,如果學生不想參加,必須由家長寫出書面申請(見2006年6月23日常州晚報)。這件事真是奇了怪了,通常情況下,大凡搞活動,應由參加活動者向活動組織者提出申請,請求參加該項活動。現在完全倒過來了,若你不想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還須懇請校方予以批準。一般說來,不是萬不得以,誰會輕易得罪學校和老師呢?學校為了廣開財路,也為了提高升學率,才出此"良策"。你作為該校的學生或學生家長若不順應"潮流",按常人理解,不是腦子進水了嗎?

  學校放寒、暑假,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寒、薯假要學生申請準假,恐怕是世界奇聞,這事純屬"幽默"。

  (四)考分買賣

  在山東荷澤,高考成績公榜之后,就有人在大家熟知的地方兜售高考分數,并已形成了市場和規模。據說,"市場"上"買賣興隆","購銷兩旺",場面"壯觀"。賣考分的"中介"能量都很大,不同類別和不同層次的考分他們都有,"老板"能幫買者落實到人,并且落實到高校,還"保準萬無一失"("老板"在高校都有人)。

  賣分數的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已經考上大學的人,通過各種方法到當地高中報名參加高考,然后將考取的分數賣掉,以獲得不菲的收入。第二種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好但高考發揮不理想的學生。他們把分數賣掉,準備明年考取個好學校。第三種就是一些成績較好的高二學生參加高考。他們把分數賣掉可謂一舉三得:通過高考這樣的高規格考試起到練兵的作用,還有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同時還給學校提高了升學率。

  在"市場"上,"中介"隨行就勢,根據分數的不同檔次,與買分者"按質論價","公平交易","中介"一般提成20%~30%。有一理科生的630分,賣到最高價25萬元,買賣雙方還都皆大歡喜(見2006年6月25日齊魯晚報)。顯然,這是隨著"高考經濟"的快速發展,派生出來的又一"新生事物"。你說這事"幽默"嗎?

  (五)買才招錢

  在江蘇不少地方,許多公立、民辦高中不惜巨資設立高額"獎學金",最高達五萬元,用以吸收尖子學生,這一著,使所有名牌高校都望塵莫及。高中學校花高價"買"學生的現象,已完全公開化。盡管有的學校每年花幾十萬元"買"學生,但只要出一個清華或北大的學生,就不會虧--它可以做學校招生的金字招牌,吸引來年的生源(見2006年6月16日人民日報)。為了學校的生存,不惜使用商業手段,采取殘酷的競爭方式,說明了中國教育的"艱難困苦"。以往,國內一般高校也會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數額通常在數千元不等(一萬元以內),但這是為了激勵全體學生勤奮學習,促使優秀學生突穎而出,為的是培養精英。而高中學校花高價"買"尖子學生,純粹是為了制造假象,從而騙取更多的學生進入該校,由此引來滾滾財源。

  如

  果辦學校完全為了贏利,那就會把教育引入歧途。花錢買優秀學生,看似"幽默",其實是莫大的悲哀。

  (六)高考神話

  甘肅會寧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國家級貧困縣:十年九旱,嚴重缺水,資源匱乏,自然環境惡劣,有些地方被認為是人類不適宜居住的地方。但這樣一個縣,卻又是一個全國聞名的"高考狀元縣"。憑著"家長苦供、教師苦教、學生苦讀"(早晨吃家里帶的饃饃,中午米飯就咸菜,有30%~40%的學生不吃晚飯)的"三苦精神"創造了會寧的高考神話。截至2005年,會寧已向全國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了四萬名優秀學生。近二百人獲得博士學位,一千多人獲得碩士學位,一萬多人獲得學士學位。會寧縣幾乎沒有工業,農業半死不活,于是就只有辦教育了。從會寧考出來的學生說,他們過夠了苦日子,考出來其實就是逃離出來了。會寧的教育支出在全部財政支出中竟高達57%多,民間和官方都愿意在教育上下大力氣投入,為的是讓后代擺脫貧困,教育成了人們走出貧困的唯一寄托(見2006年6月5日現代教育報)。"會寧現象"恐非絕無僅有,教育脫貧的內涵與現實的嚴重脫節,你說"幽默"嗎?

  (七)槍手替考

  陜西洋縣爆出高考替考事件,近二十名高二學生當槍手。據報道,洋縣中學對外以鍛煉高二優秀學生的應試能力為由,組織近二十名學習成績優秀者參加高考。但實際上,這些學生大多是替高三的某些學生考試(見2006年6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這顯然是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集體行為"。據說,為的就是提高當地的"高考升學率"。洋縣教育局局長王玉奎對記者說:"反正事情已經是這樣了,你愛咋弄就咋弄去!"看來已經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為了"高考升學率",如此不擇手段,厚顏無恥,成了中國教育的又一"特色"。你覺得"幽默"嗎?

  (八)招生致富

  江西藍天學院是江西省在校生最多的民辦高校。每年到了招生時刻,就動員全員參與。"每招到一名學生能拿到700元到1000元回扣"早就成為全校學生都知道的不成文的規定。有些學生憑"招生"收入,已達數萬乃至十幾萬元。"招生"致富的"大款學生",成了一些正準備暫棄學業外出"招生"的學生們的新偶像。在校學生只要從招生辦要一份《委托書》,就可以作為學校的"招生代表"到各地去"招生"了。這些"招生代表"象搞"傳銷"一般,欺瞞哄騙,無所不用其極。一位被"哄"入學校的大一學生稱該校的"招生"是"老生招新生,一屆哄一屆","簡直就是變相的招生傳銷"(見2006年6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高等教育中有如此好玩的事情,你不覺得"幽默"嗎?

  (九)上訪惹禍

  在山東榮成市借讀的高一學生,因為上書中南海,"給家里惹了很大的麻煩"--以前是1萬元的借讀費突然漲成1.6萬元(見2006年5月25日信息時報)。該生因為父母都在榮成打工,所以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在榮成念書。后來,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榮成市六中。因為戶口問題,學校讓他交1萬元借讀費。該生覺得不公平,于是寫信到中南海,反映了他家的實際情況。不想這封被稱為"上訪"的信件,從北京批轉回來,卻惹了大禍。學校通知該生父母,要想在六中繼續上學,必須交1.6萬元,并且多次催促他們交錢。在一場爭吵之后,學校讓他轉學。該生父親已近七十高齡,其母也已五十有余,靠著冬天賣糖葫蘆,夏天賣冰淇淋維持生計。就因為寫信"上訪",使這個家庭落到了進退維谷的境地。對此,不知道中南海作何感想?對此,我真的覺得好"幽默"。

  (十)教育躍進

  1958年的工業大躍進,對于上了年紀的人都還記憶猶新。那時侯鄉下農民上山砍樹煉焦炭,城里市民砸鍋賣鐵煉鋼材。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躍進最后引發了大饑荒,導致了大衰退,教訓慘痛啊!

  如今,中國的教育界也形成了一股很有氣勢的"大躍進"的風潮。不是嗎?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先生宣稱:"中國教育改革是成功的!一個承擔著教育規模為世界之最的教育,實現了'兩個跨越':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義務教育,使20%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跨越"下去,全體國人100%接受義務教育,大多數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標"的實現,就為期不遠了。實際上,要使全國人民都經歷一番高等教育,那是很"容易"辦到的事情。在原有基礎上,把所有的中專學校或職業培訓學校都升格擴展為大學,強令所有的人都到"高校"接受"速成"的"高等教育",并且都發給"正規"的"畢業文憑"。這一來,中國成為全世界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指日可待。對此,你敢不"幽默"嗎?

【案例:中國教育的十大“幽默”】相關文章:

• 案例:讓幼兒快樂生活:幼兒不良情緒宣泄的教育指導

• 案例:教育敘事

• 案例:一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評價

• 案例: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

• 案例:把握教育契機,促進幼兒發展

• 大班教育活動說課稿:各種各樣的樹

• 案例:讀《中國新教育風暴》有感

• 教育案例分析:行為偏差的孩子

• 幼兒園說課評課:語言教育中的引導策略

• 案例:教育活動案例分析

• 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意義

• 案例:反思教育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