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有效教學理念在學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也越來越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目前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存在著一些誤區。那么,如何走出誤區,真正做到有效教學呢?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準備、教學形式、教學反思等諸多方面考慮它的有效性,才能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字:有效教學;活動;引導;反思
“尋找解決教學的有效策略”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明顯趨勢。如何使得我們的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與技術,對于目前的幼兒教育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一、有效的準備活動
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一)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
在選擇教育內容上,需要我們選擇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地區、本班的實際發展水平的教學內容。我們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現有生活經驗,能引發其興趣,激發幼兒學習動機,對幼兒長遠發展有益的教學內容。
例如,在中班語言活動――散文詩欣賞《秋天的顏色》這一活動中,為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有關秋天特征的知識,在一個秋高氣爽之日,我帶著學生們去自然公園“找秋天”。我和學生們一起采集落葉,觀察各種植物變化,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顏色變化。孩子們都很興奮,他們能觀察到秋天里樹木花草的各種變化。此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感知經驗,為后面的散文欣賞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此外,結合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在之前的活動中有目的地認識了“秋天”“顏色”“小草”“楓葉”“菊花”“松樹”“大地”等詞語,之后進行到“賞秋天”環節――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本次活動中,我充分關注幼兒的已有知識水平和現有經驗,結合散文詩的特點,將目標定位為在欣賞的基礎上嘗試仿編,實現拓展幼兒生活經驗,促進其知識、能力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的目的。
(二)目標定位明確、適宜
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定位要切忌目標定高或是過低。我們常常見到教師這樣來表述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使幼兒掌握……知識”“培養幼兒的……能力”“養成幼兒……好習慣”“培養幼兒……品質”等等,這些提法多是指人的基本素質的,因而也是較為含糊籠統的。這樣的目標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乃至教育活動結束后是很難檢驗的,不足以對教育活動起導向、控制作用,也會使教育活動的評價失去可靠的依據。因此,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定位必須是具體、明確,可操作、可檢驗、可評價的。另外,教師制定的教育目標能夠考慮指向多個維度,要確定三維立體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并注意將興趣、態度等動力系統的目標放在首位,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以及幼兒的現實需要與長遠發展。
操作材料,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同時還要注意適量,盡量排除無關信息對教學活動的干擾。
二、有效地組織活動
(一)合理科學的時間分配及相應活動的適時轉換是幼兒園有效教學實施的基礎。然而,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多關注自己的教學內容是否按計劃完成,不太關注時間的分配問題。其結果是:不是重點的教學內容卻占用了大量課堂時間,或因時間掌握不當,內容未講完而出現拖堂現象,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引發課堂上的一些行為問題等等,這勢必會影響到有效教學的展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教學時間進行統籌安排并適時調整,在時間上做到有效統籌,這樣才能有效地保持幼兒的注意力,有效教學才能得以實施。
(二)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
1.運用有效提問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
巧妙的課堂提問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帶動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學習能動性。要針對不同幼兒提出不同問題,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幼兒在課堂上都能既保持原有的自信又能在自身基礎上逐步進步。問題的提出要少而精,像幼兒回答“是”“對”的低效問題不要出現,更不能同一個問題重復出現。
2.良好的答復技巧可以提高課堂的效果
對于教師的提問,有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差;有幼兒的回答還會偏離問題本身,甚至答非所問,這時,教師就應該適當提示,把幼兒的回答思路拉到問題中心來,并且還順應他們的思路,以幫助他們順利精彩地回答完問題。教師還應該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將幼兒的答案用簡短的句子或詞語進行總結,把幼兒的回答提升到他們可以理解的高度,這對于拓寬幼兒的知識面,培養語言概括能力非常有好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有效引導
有效引導,應體現在教師何時介入。當幼兒希望得到表揚時要介入;當幼兒有需求時要介入;當幼兒有困難時要介入;當發生糾紛時,活動不能進行時要介入。教師還應具備高度的問題敏感性,善于發現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并加以篩選、提升、利用等教學生成能力。例如,大班的“螞蟻家族”主題活動,就是一次我帶領幼兒戶外活動時,幼兒自己發現而引發的。當時,孩子們圍著螞蟻議論紛紛:螞蟻有幾條腿呢?螞蟻這么小,吃什么呢?……當發現孩子對螞蟻如此感興趣時,我立刻有意識地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并生成主題活動,隨后請家長幫助搜集有關螞蟻的資料和信息。有了教師的支持和引導,探索螞蟻的活動才得以順利展開,幼兒們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嘗試,以各種方式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周圍生活更深刻的認識。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幼兒的關注點,充分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使教學的有效性獲得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崔允?t,《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3.《早期教育》(教師版)2009年第12期
【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準備與組織】相關文章:
• 慶幸,我選對了幼兒園
• 挖掘社區資源 開展幼兒園民間藝術教育
• 淺議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健康教育
• 生態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
• 計算機、軟件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 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究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
•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
• 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養
• 淺談幼兒園審美素質教育
• 幼兒園活動區創設初探
• 綿陽:家長自辦幼兒園挑戰“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