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滲透到幼兒園的主題活動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摘 要:我們將
繪本作為“起點”,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讓枯燥的閱讀變成快樂的游戲,讓幼兒真正地愛上
繪本,愛上閱讀。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主題活動就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圍繞一個中心內(nèi)容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貫穿了語言、健康、科學、藝術、社會這五大領域。像目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基本都是圍繞主題開展的,那繪本怎樣走進主題活動呢,以下是我對以繪本為背景下的主題活動開展做的一些嘗試。
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以一本繪本的構成為素材,展開系列活動
在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以一本繪本作為中心點,通過閱讀該繪本,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從幼兒興趣點為基準,挖掘出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區(qū)域游戲。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繪本是一個導入作用,不斷激發(fā)著幼兒參與主題的樂趣。舉例《小老鼠上燈臺》所開展的主題活動。
1、主題活動產(chǎn)生的背景:
《小老鼠上燈臺》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首童謠,歌曲生動有趣,簡短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出“小老鼠偷油遇貓”的情景。雖然是一首歌曲但故事情節(jié)很完整,非常適合幼兒表演游戲。而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選擇了《小老鼠上燈臺》這節(jié)課。幼兒在扮演老鼠的過程中:偷油―遇貓―逃跑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體驗到了不同的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2、主題實施的目標:
主題的實施包括了教學活動、區(qū)域游戲和日常生活三個方面。
教學活動貫穿了語言、藝術、健康三大領域。
語言目標:
(1)學說
兒歌,感受
兒歌的韻律。
(2)能用簡單的模仿動作表現(xiàn)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藝術目標:
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在教師帶領下學習分角色游戲。
借助燈臺圖片理解游戲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情節(jié)。
樂意參加游戲活動,體驗游戲“貓來了”的緊張情緒和迅速跑回家的快樂情緒。
健康目標:
練習雙腳站立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鍛煉腿部肌肉的力量。
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
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民間游戲的快樂。
3、多種形式表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繪本,重點是區(qū)角游戲的材料投放和指導。
繪本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我們采用了多種方式展現(xiàn)繪本,使幼兒更細致入微的深入到繪本中去。
美工區(qū)(1)投放小老鼠和貓的圖片,練習涂色和撕貼,進行裝飾,作為表演區(qū)的頭飾。
(2)投放可樂瓶、長的卷紙芯、大的方便面盒,組合成臺燈,用水粉顏料、毛刷進行裝飾。
(3)提供剪好的老鼠各個身體部位和完整的老鼠圖片,請幼兒根據(jù)圖片組合出老鼠和老鼠一家人。
(4)一邊聽兒歌一邊拼貼老鼠、貓、燈臺,制作大的表演區(qū)背景圖。
(動物頭飾的涂色)
(自制圖書的制作過程)
益智區(qū) (1)投放材料:小老鼠上燈臺拼圖
(2)重點指導:能夠熟悉兒歌表現(xiàn)
(動物與家的大小匹配)
(小老鼠和貓咪的大小排列)
(小老鼠上燈臺場景的拼圖)
圖書角(1)投放材料:親子制作的小書
(2)重點指導:會自己一頁一頁翻圖書
表演(1)投放材料:小老鼠和貓的頭飾
(2)重點指導:老鼠看到貓的恐慌以及小老鼠嘰里咕嚕滾下來的動作表現(xiàn)。
(小老鼠上燈臺的表演)
4、繪本深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幼齡兒童在比如幼兒園等公共教育場所在老師組織或自我進行的一系列行為活動。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知識教育,智力、體能開發(fā),娛樂休息等。
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熟悉《小老鼠上燈臺》這個故事情節(jié),我們分別在點心后,午餐前,午睡前夜進行了一系列的小游戲,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對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和喜愛。
(午餐前孩子們在玩小老鼠上燈臺的手指游戲) (午睡前給孩子們講故事)
(點心后孩子們自己拿著圖書在看)
二、繪本主題活動的實施反饋
當閱讀引起強烈情感共鳴的時候,幼兒常常以角色扮演和動作來和同伴互動,對繪本做出回應。幼兒往往從一個聽者變成一個主導者,他們會通過簡短的語言和可愛的動作對繪本進行反應,這正是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這樣的方式能更加刺激幼兒深入對繪本的探索。
1、以幼兒園為主的形式
在繪本閱讀中可以進行續(xù)編故事,仿編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和童話劇表演這些方面來做延伸。其他領域的活動相輔相成,來全方位的對繪本進行了解和學習。因此這樣的繪本背景下,幼兒都了解了老鼠和貓是天敵,老鼠愛偷吃,又怕被貓抓住這樣的心理,我們能開展
音樂活動第二課時,對歌曲《小老鼠上燈臺》進行仿編。像小貓和魚,小雞和蟲子這些動物也可以進行仿編。
2、以家長配合的形式
因為有的繪本由于條件有限,不能保證每人都會有一本,我們的上課形式基本都是將繪本做成PPT的形式展現(xiàn)給幼兒看,所以我們經(jīng)常將
課件發(fā)到家長群里,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使孩子更細致的閱讀繪本,也增進的親子親情。幼兒在家庭閱讀氛圍中學到的會比在學校中學到的效果要好,因為和家長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幼兒很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與家長的關系要比與老師的關系要融洽的多,家庭活躍的氣氛能夠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能夠對閱讀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和效果,幼兒也就能夠在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地更快,閱讀能力也會相應增長較快。
3、學會共享,避免重復學習
圖書漂流,它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再將其漂出手,讓下一位愛書人閱讀,繼續(xù)一段漂流書香。沒有借書證,不需付押金,也沒有借閱期限。這種好書共享方式,讓“知識因傳播而美麗”。現(xiàn)在,繪本漂流也在我們幼兒園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孩子們每人買兩本不一樣的繪本,進行編號,然后每周借閱一次,將讀書的心得寫在最后的一張紙上,家長不但能夠互相交流也可以講孩子看書后的趣言趣語記錄下來,真是一舉兩得。
我們將繪本作為“起點”,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讓枯燥的閱讀變成快樂的游戲,讓幼兒真正地愛上繪本,愛上閱讀。
【繪本滲透到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優(yōu)化與研究
• 幼兒園新教師業(yè)務培養(yǎng)策略分析
• 淺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
• 孩子遭幼兒園小朋友嘲笑怎么辦
• 初探在幼兒園小班實施禮儀教育
• 幼兒園課程教學的生活化分析
• 幼兒園游戲的魅力
• 幼兒園微課程的“點”“線”“面”
• 當代幼兒園家園交流的方式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創(chuàng)新
•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兒歌彈唱分析
• 淺談幼兒園球類活動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