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三個核心理念:生活、游戲、綜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幼兒的教育已經從傳統的智力開發轉變為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游戲教育讓教學活動游戲化,能夠幫助幼兒在游戲體驗中收獲知識,獲得成長。本文就幼兒課程的游戲化進行探究,以為幼兒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課程建設;游戲環境;觀察評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命題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我們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組織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據。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探索將教學游戲化、教育綜合化的幼兒教育實踐模式,把游戲融會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充分體現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要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思維活躍。因此,在幼兒園適時、合理地開展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以體育游戲為核心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1.因地制宜,確定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核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在農村幼兒園的建設當中,幼兒園所有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根據幼兒園的現有條件,根據幼兒的心理需要以及生理特點,因地制宜,確定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核心。在農村幼兒園中要根據幼兒的現實需要,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構建幼兒體育課程。針對幼兒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以幼兒體育為核心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在農村幼兒園園本建設當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在體育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智力以及各種基本能力的語言,讓幼兒能夠在各種主題活動中完成整合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的不同特點,充分挖掘本鄉本土的體育課程資源,讓幼兒能夠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感受到家鄉的魅力與發展。在農村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家鄉的風景名勝當作幾個景點,引導幼兒從一個景點跑到另外一個景點,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跑步能力,還讓幼兒在跑步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了家鄉,感受到家鄉不斷發展的現代文明,激發幼兒建設家鄉的愿望。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身體特點構建體育主題游戲活動
幼兒園體育活動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身體特點構建體育主題活動。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要以幼兒為本,挖掘幼兒園本身以及周圍的課程資源,構建體育主題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整合課程。在幼兒園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要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根據幼兒的需要,選擇幼兒喜歡、適宜的體育活動主題,讓幼兒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發展知識經驗。如在農村園本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根據農村幼兒園的場地以及學校設施的不同,選擇適合本園的體育游戲活動。在小、中混齡班的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在體育課堂上將體育訓練與幼兒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小兔拔蘿卜”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當兔媽媽,小朋友們都當兔寶寶,讓幼兒和教師一起種蘿卜。在種蘿卜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像小兔子一樣跳著跑過去給土地松土,撒種子,澆水。在蘿卜成長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小老鼠來偷蘿卜,這樣小朋友們扮演的兔子們就要和小老鼠作斗爭,到了蘿卜成熟的季節,大家一起來拔蘿卜。在這個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不僅提高了跑跳能力,還懂得了蘿卜生長的過程,提高了對植物的認知能力。
二、幼兒教師可與一日活動結合設計體育游戲環境,組織幼兒體育游戲,進行體育游戲觀察和評價
1.幼兒教師可以將體育游戲活動與一日活動融為一體,進行體育游戲環境設計
幼兒的一日活動不僅包括幼兒的一日常規活動,還包括幼兒教師在不同的階段針對幼兒特點以及幼兒園教學活動安排進行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家庭環境走到陌生的有紀律約束的集體環境當中,對幼兒進行一日常規的培養,讓幼兒逐步能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并根據幼兒體育活動的需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將體育游戲活動與幼兒的一日活動融為一體,讓幼兒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行為習慣。教師只有引導幼兒知道什么時間該干什么事情,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才能讓幼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活動,維持班級活動的秩序,讓幼兒在一日的各項活動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在幼兒一日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體育活動的設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活習慣。教師要讓幼兒的天性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盡情釋放出來,讓幼兒在寬松、民主、自由的環境以及學校環境中感受到教師的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形成日常行為習慣。教師在體育游戲環境的設計中,要根據體育游戲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體育游戲環境,讓幼兒覺得體育游戲的環境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游戲。
2.幼兒教師要認真組織幼兒進行體育游戲,并進行體育游戲觀察和評價
在幼兒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認真組織幼兒進行體育游戲,而且要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感知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能夠在體育游戲觀察和評價中發現自己應該如何更好地完成體育游戲。在幼兒進行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講解體育游戲應該如何完成,在幼兒活動時要及時根據幼兒的表現對幼兒開展恰當的評價。在游戲結束的時候教師應專門安排5~8分鐘幼兒交流活動,讓幼兒講述自己游戲的經歷,既可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從中發現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幼兒共同想辦法,促進游戲內容不斷豐富,游戲質量不斷提高而教師始終以鼓勵表揚的態度貫穿始終,以便保持幼兒游戲的興趣。同時,作為幼兒體育游戲的組織者,教師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恰當用肯定詞和否定詞告訴幼兒對錯,用鼓勵性的詞語鼓勵幼兒勇敢些。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對于幼兒的鼓勵性評語或者客觀性評語要豐富,要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評價,要避免生硬、評語的語言以及表情要豐富。如當幼兒在“老鷹抓小雞”的體育游戲中表現得好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你完成得很好”,當幼兒在游戲中害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你會更勇敢的”。當有個別幼兒和其他幼兒逗鬧時,教師要告訴幼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同的評價增強了教師和幼兒的關系,也有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三、體育游戲活動區域的布置要適合體育游戲的開展
教師在農村幼兒園體育游戲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課程改革,要堅持立足農村實際,巧用資源,不但可以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中,而且還可以根據教材與幼兒園實際巧妙布置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選擇體育游戲活動區域并進行恰當的布置,使之能夠更加適合體育游戲的開展。教師還可以將游戲配上朗朗上口的民謠,讓幼兒能夠在簡單的玩法中更好地體會到體育游戲的樂趣,能夠自由、積極主動地進行游戲。
關注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權利;關注游戲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強調兒童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關注游戲活動的過程,將目標隱含在過程之中。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不是要求幼兒園課程都要以游戲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是強調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讓游戲精神去設計幼兒園課程,用游戲精神滲透于課程之中,游戲化幼兒園課程的設計思想,更是重要的組織策略。總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一個動態的課程建構過程,我們將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尋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得課程和游戲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孩子的活動具有游戲性體驗,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淺談】相關文章:
• 再論幼兒園課程審議
• 一座像家一樣的幼兒園
• 在新西蘭上幼兒園
•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策略
• 家庭、幼兒園、社區三位一體開展幼兒園教育
• 由幼兒園教材“禁令”引發的思考
• 幼兒教師培訓問題及對策
•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
• 加強幼兒園教學管理措施
• 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應用
• 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研究
• 幼小順利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