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潛力行為就是適應能力,環境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說環境對幼兒的發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我認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之四季
其實,在我看來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契機,尤其是自然中的教育資源更是生機勃勃、充滿魅力的,依據四季變化設置的主題環境《春》《夏》《秋》《冬》,要符合自然規律和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如:讓春光溢滿教室,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了,我和孩子們張開雙臂把她迎接到我們教室里,教室里立刻流淌著五彩斑斕的春光。
墻飾:桃紅柳綠的農家小院我班的主題墻是結合課題活動而設計的“農家小院”,春天來了,小院里一片美麗春色,你瞧:黃色的迎春花開在柵欄旁;柳樹抽出了嫩綠的芽;杏花開了、桃花開了;一群小雞在歡快的游戲――一走進我們教室就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春意。
教學:講述春天的故事,在春天里,一定會發生許多有趣的故事,在教室的墻壁上,長頸鹿與小兔歡快地奔跑在草地上,小牛與小貓在綠綠的樹下玩著捉迷藏的游戲,偶爾飛來一只蝴蝶,若得小貓忘了小牛轉而和蝴蝶玩了起來。看到這里,孩子們都會心地笑了,嚷嚷著,抑制不住地跑出教室,奔跑在無限春光里,那么的充滿生機,那么充滿活力,他們就是春天里最美麗的故事。
手工: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去春游,走進春天,探索春天里小草、小花、樹的變化,然后采摘一些新鮮的柳枝,讓幼兒在手工區里自由的編編、繞繞,雖然孩子們并不能編出完美的作品,但當他們把編繞出的小的圈套在手腕上、大的圈戴在頭上時,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頭頂柳帽與孩子們開心的玩、鬧。
科學:春天是充滿希望的,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我們將春播的種子準備好,然后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后,帶著孩子們到種植園地,在老師翻好的地里點上種子,播下希望,讓孩子們隔一段時間就去觀察種子有什么變化――“長出小芽了,長出小芽了。”孩子們歡呼雀躍著,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快樂著。
教師與幼兒在共同創設四季的環境中,引導幼兒了解四季的特點,變化規律,對其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養成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了保持環境的動態性,要動員家長和幼兒都積極參與,經常更替環境。還要打破環境布置重結果、輕過程的局面,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全過程。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之節日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高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工作原則之一,所以幼兒對節日的教育離不開環境的創設,通過環境的創設,充分激發幼兒對節日的熱愛,同時教師可以把環境因素轉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實施節日教育的途徑固然有很多,但實施教育的方法我探索了4種:觀察法:觀察的種類很多,如中秋節組織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實驗法:實驗的全過程應該是帶有游戲性的,對于擴大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節日知識,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手腦并用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游戲法:以認識環境中的事物、鞏固已學的知識、發展智力為目的,把節日教育的任務,通過環境與游戲內容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幼兒節日教育活動中,談話的形式是貫穿始終的:談話法是幼兒語言教育的一種形式,而語言又是幼兒接受節日教育的重要手段。
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節日教育應該把握好環境這一隱性教育因素,積極創設和利用節日環境,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之家鄉
“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這是新綱要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我們的家鄉――洪澤,國家五大淡水湖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著稱。那如何引導幼兒將我們家鄉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帶入學習、生活中,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美好情感呢?
我們可以引領孩子走進自然,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開展自然角,其實在農村幼兒園開展自然角,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可以采擷落葉做自然標本,我們可以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洪澤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其中也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教育、文化價值,比如:我們幼兒園開設的原本課程《我的家鄉洪澤湖》不僅讓孩子們進一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鄉,還可以讓幼兒動手畫出我眼中的家鄉,然后和伙伴交流,在教室的某個地方展示出我們家鄉的風景,這樣家鄉不就融入了環境創設。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其中,多少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把家鄉的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不但能開闊幼兒的視野,解放幼兒的時間、空間,還能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大自然中釋放情懷、尋求大自然的奧秘。因此,我們充分抓住家鄉的自然優勢,讓幼兒園處處散發“鄉”味。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