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是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最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和實踐性。本文從研究幼兒游戲的角度出發,闡述了當前幼兒游戲教學中教師指導存在的幾個誤區,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將游戲指導的原則滲透于游戲教學中,并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以最大的限度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幼兒;游戲;指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這表明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與重要性。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但要使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教師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環境,即為幼兒開設一個開放性的游戲環境
但究竟應如何發揮游戲的作用?其中,“游戲的指導”是關鍵。
長期以來,游戲雖受到廣泛重視,但大都存在“理論上、口頭上重視游戲,實踐中輕視與忽視游戲”的現象,即便能開展游戲的,也是要么孩子在老師過多的指導下、被“牽著鼻子走”玩游戲,完全忽視了孩子的自主需要與發展;要么采取“放羊式”指導方式,同樣忽視了孩子的發展,忽視了過程指導。為孩子改變這種狀況,我淺略研究了以下策略:
創設情景,促使幼兒按興趣開展游戲
“觸景生情、情由境生”,幼兒游戲也必須依賴于一定的情境,實踐中,我注重游戲情境的創設,受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有趣的海洋世界”,我在活動室吊上水草、各種海魚,中間場地上擺上各式貝殼,孩子們觸手可及,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另外,在環境的創設與布置上,我認為孩子們不應當被視作“客人”,被老師“請進”預先設計好的游戲環境中,他們對環境的創設與布置也應擁有發言權。如在游戲“小小農莊”的環境創設上,孩子們參與了主墻面“江南水鄉”圖的布置,還參與了制作活動室南北墻大片油菜花的粘貼,效果很好。
創設游戲情境的同時,我們還準備了充足的游戲材料,促使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需要開展游戲。
童心參與,轉換角色,促使游戲生趣
教師對于游戲的指導必須建立在始終對游戲規則及游戲中兒童言行等的準備了解的基礎上。這是因為,游戲時,孩子們有其自定的規則,他們說著只有這一領域、參與游戲的人才懂的話,做著只有本領域中的人才懂的事,所以作為老師只有進入這一領域,成為一名“局內人”,才有可能準確了解游戲規則及游戲中兒童的言行,也才能對游戲準確指導。實踐中我總是以一顆童心參與孩子們的游戲,盡可能地活躍在他們中間。如“老狼老狼幾點了”是孩子們愛玩的老游戲了,游戲時我經常被邀請扮演老狼,孩子們拉著我的后衣襟簇擁著跟在我的后面,大家一問一答……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
時間證明,老師以一顆童心參與孩子們的游戲,能使孩子們的興趣倍增,融洽了師生關系,同時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指導游戲,也特別得心應手。
注意觀察,適時誘導,促使游戲創新
游戲具有自我生成與更新的特性,如何使幼兒游戲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需要老師細心觀察、適時誘導,但實踐中許多老師由于在沒有準確了解游戲規則及游戲中兒童言行等情況下冒然行事,使“指導”成為“瞎指揮”,不僅沒有成為兒童游戲的支持者與保護者,反而成為“破壞者”。有這么一個例子:一次自由游戲中,有一幼兒獨自一人躺在地上,雙手忙個不停。此時,有一位老師走過去,對他說:“你躺在地上干什么?快點起來”。說完后又“自以為是”地將其扶起,并“引導”他去玩其他的游戲。事后得知,原來這一兒童躺在地上,雙手不停是在玩“修車”游戲。
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在游戲中我注意觀察,盡力做到放中有導。如: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幼兒反復玩幾遍后,興趣不是很濃,并且也沒有發展,這時我說:“老狼把‘小羊’抓回洞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孩子們聽了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有的說:會把小羊吃掉;有的說:他一下子吃不了這么多,肯定會把它們關在一間小房子里,過幾天再吃。聽到這里,我接口說:“我們的同伴被老狼抓去了,我們該怎么辦?”孩子們都說應該設法營救它們,然后我扮演老狼,自言自語地說:“今天我抓了這么多小羊,真是太高興了,我還是先洗個澡,在美美的吃小羊吧……”就這樣,通過老師適時誘導,游戲不斷發展,每玩一次,結果都不一樣,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適度指導,促使游戲自主
幼兒游戲的特征是“內部控制”,是“我要玩”,而非“外部控制”,不是“要我玩”,因此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自主活動,我們老師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只是在游戲進行到關鍵期,如游戲產品過多堆積,游戲沒有進展、缺乏秩序或進行不下去,我們才給予必要的幫助。如一次小朋友玩“紅綠燈”游戲,“司機們”開著“汽車”故意亂碰亂撞,“交通警”對此也不予制止,反而在一旁看著樂,這時我走過去問:馬路上的車能亂碰亂撞嗎?交通警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樣?什么車可以這樣相互碰撞呢?幾個問題一提,游戲翻新了,孩子們把“馬路”改造了一番,隨即玩起了“開碰碰車”的游戲,游戲自主有序地繼續進行。
抓游戲結尾,促使游戲發展
教師們對游戲的開始和中間環節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而對于結束部分,總是簡單評價、草草收兵了事,多有虎頭蛇尾之勢,而幼兒游戲既具有自我生成的特性,也具有更新與不斷發展之趨勢,正是在這種不斷更新與發展中,幼兒的多種能力、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因此必須重視游戲活動結束階段的延伸,遵循游戲層進性原則。如區域游戲“小小農莊”中,通過游戲已豐富有養殖區――詎養螃蟹,飼養區―養蠶,種植區―種草莓、青椒等,幼兒通過動手想象制作與創造,把自己的勞動產品帶到農貿市場交流后,游戲即將結束。經過簡單的評價小結后,我提出了延伸問題:如果下次再來玩“小小農莊”游戲,還可以怎樣玩?孩子們通過討論說:可以開銀行、面包房、幼兒園、超市、公園等等,這時我順口接過話頭:那么請小朋友們回家想一想,然后收集一些材料,把我們小小農莊的小銀行、幼兒園開起來,好嗎?活動自然結束,引起了幼兒的再次關注和興趣,達到了活動延伸的目的。
總之,只有通過老師適時、適度的指導,幼兒在游戲中才能充分、自由、自主地得到全面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多種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幼兒才能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整體課程》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淺談幼兒園游戲教學】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游戲教學創新
• 淺談幼兒園游戲教學法的運用
• 淺談幼兒園游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