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生活到處都充滿數學的氛圍,教師應讓幼兒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幫助幼兒獲得數感,進而讓幼兒理解數的概念。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學
數學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的抽象性特征,使得它在幼兒教學中成為難點。如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規定的任務,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在幼兒園活動中體現數學
新《綱要》的字里行間也無不向我們透露著“整個世界就是孩子的課堂”,在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任何物體,任何現象都與數學有著密切關系,教師要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利用生活的間隙時間,我們開展“我的飛機起飛了”的游戲,以同伴之間的問答形式展開。“我的飛機起飛了。”“飛到哪里去?”“飛到10號家里去。”10號幼兒站起來問:“我的朋友在哪里?”這時10的兩個相鄰數9號和11號小朋友就得馬上站起來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以反應快的朋友擔任下一個起飛者。以此類推。這個游戲開始時會有些難度,主要是復習數的相鄰數以及訓練幼兒思維的敏捷性。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因為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松松、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于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應在各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將數學內容與其它課程整合,讓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共同提高。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健康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貝殼、花朵、蝴蝶、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的魅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孩子們發現方向盤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幼兒園的玩具形狀、顏色、大小不同。上下樓梯時數階梯,進餐時將碗筷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可按形狀、顏色分類。散步時可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互外活動時可說說自己所處的位置等等。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之中如:早上來園、晨間活動、區域活動、常規、教學活動中隨處有數學的影子,這時我們就要及時的捕捉,為孩子所學。如:晨來園中,來的孩子的多少,就讓孩子知道了一個量;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就讓孩子知道了多與少,甚至學會比多比少的感念。如在常規喝水、洗手時讓幼兒明白1個小朋友用1個杯子、1塊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杯子一樣多。如果有一個小朋友沒來就會多出一個杯子、一塊毛巾。在進餐時通過分勺子讓孩子感知一一對應的方法。如:分手工紙或畫紙,老師便請每組一個幼兒先數一數自己組的人再按自己組的人數數出相應的紙張并分發給每個幼兒。這其中也感知到數與量的對應。學習數學就是要在實踐中拿來用的。值日生工作不僅培養了幼兒為別人服務的勞動意識,而且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也考驗了他運用數學的能力。開飯前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5-6人,每次選出一位值日生,要求點數本組人數,說出總數。接著按本組人數點數碗筷,要求做到每人兩個碗一雙筷。訓練幼兒點數、總數及做事的條理性。值日生輪流做,開始會出錯,慢慢地情況就越來越好了。在戶外活動中學數學。拍球游戲時,我們班進行了比賽活動。誰拍球多誰獲勝,在拍球的過程中其他幼兒數數,然后做好記錄,決出勝負,孩子們在活動中都非常認真。這個活動既鍛煉了幼兒拍球技能,也鍛煉了幼兒數數能力。在發放餅干的時候,我讓幼兒數一數餅干上的花紋有幾個,然后再吃掉它。孩子們數完后進行了交流,然后開心地把餅干吃掉,這也鍛煉了孩子數數的能力。
三、結合幼兒實際,培養幼兒主動學習數學
整合課程下的數學活動,不應看成是單純的教師講授、演示,孩子們傾聽、觀看的灌輸式教學過程,而應該是有機的靈活的將數學活動融入主題,強調教師為孩子們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并鼓勵和支持孩子們自己動腦動手,大膽探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過程。例如,認識相鄰數。我們在“我的朋友”主題中,設計了“數字寶寶”找朋友的活動,老師扮成數字寶寶“2”嘟著嘴在發愁,怎么了?原來她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她的朋友是誰呢?孩子們在一起互相討論,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將找到的朋友送給“2”寶寶,通過討論和探索,孩子們知道了,原來“2”寶寶的朋友是她的鄰居,是離她最近的數,也就是比她大1和小1的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學中,教師首先和幼兒一起在美工區制作各式糖果,并標上價錢,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讓幼兒分辨他們的不同并介紹之間的關系。給每個幼兒10元,活動結束時,請幼兒說說買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錢?剩下多少錢?幫幼兒把買糖果的貨幣組合記錄在白板上。
【參考文獻】
[1]薩木嘎.《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淺談幼兒園數學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園繪畫活動指導策略
• 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
• 幼兒園教育評價的轉變
• 電化教學在幼兒園的應用
• 幼兒園精細管理初探
• 如何創設優良的幼兒園環境
• 利用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園計算教學
•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 幼教工作中幼兒教育論文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學以致用
• 促進幼兒園有效教研之“5動力”
• 如何讓新生愛上幼兒園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