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著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內容,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玻璃瓶里的小老鼠》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著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場。
。ㄗⅲ簬Ыo幼兒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干什么?(抓老鼠)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老鼠的故事。”
。ㄗⅲ盒∨笥褜τ谪埡屠鲜蟛⒉荒吧疫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提問:“小老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它們看到了什么?小老鼠怎么會鉆到玻璃瓶里去的?小老鼠為什么會鉆不出來?”
。ㄗⅲ骸恫A坷锏男±鲜蟆愤@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著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后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里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老鼠做游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鉆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ㄗⅲ盒蜗蟮膱D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游戲、跳舞的動作。
。ㄗⅲ哼@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里創編小老鼠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從小凳子里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著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ㄗⅲ哼M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幼兒園大班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媽媽的眼睛》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