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我會做餅干》適用于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用數字記錄操作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操作發現,感知物體的大小、排列的疏密與數量的關系,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數學《我會做餅干》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排列的疏密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記錄操作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操作發現。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用紙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餅干若干 2只大小不同的熊圖片大小不同的圓形模型人手2個 印泥若干 記錄單和筆人手一份 白紙每人2張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餅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題。熊媽媽有兩個熊寶寶,(出示圖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餅干。看,這些餅干有什么不一樣?(有大有小)
2.看看大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小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二、做餅干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排列疏密的關系
1.熊寶寶們吃了還想吃,熊媽媽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再做一些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面皮和模具,選一個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幾塊餅干,并將數量用數字記錄紙上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餅干排列緊,數量多;餅干排列疏,餅干少。
(二)、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1.大熊喜歡吃大餅干,小熊喜歡吃小餅干,請你們再幫忙做一些大餅干和小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先用一個大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大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排列整齊,還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幾塊大餅干,并將數量寫在記錄紙上大餅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過來,換一個小模具用同樣方法印制小餅干,并將數量記錄在小餅干后面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印出來的大餅干和小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餅干小,數量多;餅干小大,數量少。
三、吃餅干
1.師:"熊媽媽為了感謝我們小朋友幫助她,特意拿了些餅干讓我們品嘗呢!"
2.幼兒吃餅干,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小百科:餅干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我會做餅干》】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學習3的加法》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送小動物回家》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豆豆買豆豆》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數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
• 小班數學優質課教案《里面和外面》含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整十與個位相加》
•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寶寶的比賽》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破譯密碼》
•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豆豆樂》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10形成》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棋子跳跳跳》含反思
•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好玩的撲克牌》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