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整理書包》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看課程表。嘗試按課程表整理書包,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通過整理書包萌發做小學生的愿望,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整理書包》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思路:
在參觀小學后。孩子們對課程表上寫著什么、書包內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等問題產生了興趣。為了幫助孩子了解上述內容,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并進一步激發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我設計了“整理小書包”活動。預設活動有三個環節:第一部分是激發幼兒的興趣,說說書包里該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學看課程表:第三部分是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目標:
1、通過整理書包萌發做小學生的愿望。
2、學看課程表。嘗試按課程表整理書包,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期準備
(1)展示幼兒帶來的書包,讓幼兒在互相欣賞中了解書包的功用。
(2)在區域中提供文具盒、鉛筆、橡皮、尺等文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整理。
(3)在區域中提供小學生的課本,讓幼兒熟悉各類課本以及課本名稱。
2、教具、學具準備
(1)小學生課本若干,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小學生的書包里有什么?(在問答中幫助幼兒歸類,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結:書包里要放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書本。
3、小學生每天要帶什么書?怎么才能知道?
二、學看課程表
1.播放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討論。
(1)這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表,你能看懂嗎?課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學生一天有幾節課?上午幾節,下午幾節?都有什么課?
(3)能看懂課程表嗎?有什么問題?
(4)小結:小小課程表可以告訴我們每天有幾節課,上什么課。有了課程表,我們就能按課程表來整理書包。
三、學習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1、幼兒第一次整理書包。
(1)這里都有些什么課本?
(2)假如現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請你按課程表來整理一下書包。(教師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3)書包整理好了,你們是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的?
(4)小結:晚上整理書包要按第二天的課程表來進行。
2、幼兒第二次整理書包。
(1)假如現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請你們按課程表整理書包。想想該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呢?(教師再次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2)書包里一共放了幾本書?哪一天也需要帶這幾本書?有沒有不同意見?
四、學習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用品)你覺得這些物品該如何整理?為什么?
延伸活動:
在區域中提供相應物品.讓幼兒練習整理書包。
活動反思:
《整理書包》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做到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整理自己書包的要求,請同這們把自己書包里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小組內說說是怎樣整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定分類標準。同時讓學生在解決自己身邊的總是中感受到將物品分類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2.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分類是將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進行整理,是一個直觀的過程,而數學中的分類則是將概念根據一定的特征進行重新歸類,是一個抽象和過程。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分類的思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著手,提出整理書包的要求,由于整理書包的物品都是具體,直觀的,學生可將書包的學習用品按三類進行擺放,或者按四類進行擺放,并且說說這樣分的理由。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種整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分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分類的方法。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感受物體分類的方法。
小百科:書包,是指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學生用來攜帶課本、文具用品。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整理書包》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