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
音樂教案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初步感受和表現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2.借助游戲中的動作,進一步加深對身體各部分的認識,并能理解和記憶歌詞順序。
3.玩"藏起來"游戲時,努力使自己的動作與集體保持一致。
教學準備:
幼兒會玩"指鼻子"的游戲。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指鼻子》
教師任意地說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幼兒在自己的身上及時指出。
二、傾聽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教師以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2~3遍,同時示意幼兒指出身體的相應部位。鼓勵反應迅速的幼兒,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以常速范唱歌曲,讓幼兒迅速指出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此時教師應重點關注反應慢的幼兒,鼓勵他們使用其他幼兒的學習方法,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三、幼兒學習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幼兒隨伴奏學唱歌曲,必要時,教師通過指自己身體相應部位的方式給幼兒相應的歌詞提示。
四、幼兒玩游戲《頭發、肩膀、膝蓋、腳》
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頭發、肩膀、膝蓋、腳》,邊示范游戲的玩法(見"教學材料"),請幼兒觀察并說出怎么玩。
教師帶著幼兒邊唱歌邊玩游戲"藏起來"。
五、復習歌曲《小腳》
效果反饋讓幼兒邊演唱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邊指身體部位的動作。同時,故意不"頭發"或其他身體部分的歌詞,而只是指身體部位的動作。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內容:
小雞出殼
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的過程
2、大膽創編小雞出殼的舞蹈動作,體驗創編舞蹈的樂趣。
3、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準備:
1、小雞胸飾25個,呼啦圈25個、教具(雞蛋)
2、小雞出殼的FLASH配音樂、小雞出家的FLASH配音樂
3、錄音機
過程:
一、自主想象、討論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拉線出雞蛋殼)
1)你們知道蛋殼是誰的家呀?
2)還沒有出生小雞寶寶是怎樣的?(教師伸出胳膊做舒展狀)蛋殼這么小,雞寶寶能這樣嗎?
3)蛋殼中的小雞寶寶漸漸長大了,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呢?它是怎么出來的呢?
2、觀察
觀看小雞出生的FLASH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種小雞寶寶出來的情景,那我們來仔細看
看小雞寶寶到底是怎樣出來的,好嗎?要仔細看清楚哦。
二、發揮想象,嘗試用肢體來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
教師提示:你們都看清楚小雞寶寶是怎樣出來的了嗎?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來也扮演小雞寶寶,好嗎?呼拉圈就是你們的蛋殼房子(幼兒戴上頭飾蹲在蛋殼里扮演尚未孵出來的小雞寶寶)
1、幼兒自己來模仿動作
師:小雞慢慢長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越來越大。
*幼兒嘗試來做動作,互相討論看誰模仿的最像小雞寶寶。
2、進入小雞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把小雞的出殼的過程都做出來了,那把我們剛剛做的動作連起來跳一遍,好嗎?
小雞(蜷縮狀,手抱著腿蹲著)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手松開)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伸伸手、轉轉頭)。越來越大(身體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里啄了一個洞(食指并攏作嘴巴,做啄洞狀),把嘴巴伸出來,把洞啄大一點(再啄洞),慢慢伸出腳來(慢慢跨出一只腳到呼拉圈外),“噗”的一聲,蛋殼破了,小雞搖搖擺擺的走出蛋殼(做小雞走路狀,走出呼拉圈)。
三、結束
師:孩子們,你們看天怎么樣拉?
師:那我們快點睡覺吧。(搖籃曲)
音樂:“喔喔喔,天亮拉。孩子們我們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學習用身體動作和語音節奏來表現音樂。
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有關煎荷包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3.在輪流做身體動作,念語言節奏的時候,控制好自己動作和聲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察成人煎荷包蛋的經驗。
2.幼兒用書《荷包蛋》,投影儀。
3.小鈴、鈴鼓、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用書《荷包蛋》畫面,理解圖中內容。
1.觀看用書。
教師:大家看看圖上有什么呀?
2.幼兒觀察圖中小朋友的臉部特征,理解圖的含義。
教師:我們看看這幾個做朋友跟平常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幼兒邊聽音樂邊說語音節奏:看看看、聞聞聞、吃吃吃、笑笑笑。
二、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煎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1.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回憶媽媽在家里做煎雞蛋的動作并做一做。
2.教師反饋幼兒創編的一種煎蛋動作,一邊哼唱曲譜一邊帶領幼兒進行集體練習。
3.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創編荷包蛋冒煙的動作。
三、幼兒聽教師用比較慢的速度哼唱樂曲,完整地用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哼唱曲譜的前16小節,幼兒做煎蛋和雞蛋冒香氣的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煎雞蛋,讓雞蛋煎得冒出熱騰騰的香氣。
2.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身體節奏動作。
四、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節奏動作。
1.幼兒選擇打擊樂器,嘗試演奏樂器。
教師:我來做指揮,你們看我的指揮來煎荷包蛋。
2.幼兒嘗試為樂曲配器。
教師:煎荷包蛋我們用什么樂器?冒煙動作我們用什么樂器?
3.幼兒在教師指揮下,完整地演奏樂曲。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按簡單的節奏型為樂曲作即興伴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2、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表現節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創設森林情境,音樂磁帶,打擊樂器:蛙鳴筒、沙蛋、響板、撞鐘、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伴隨優美的音樂,教師與幼兒一同進入活動室,激發幼兒愉悅的情感。
二、教師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做模仿動作,引出節奏型:X X | XX X | XX XX | X X X||,
并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練習。
三、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1、鼓勵幼兒利用身體創編出不同聲勢來表現節奏。
(1)“小朋友可以通過拍手來打節奏,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打節奏呢?”
(2)引導幼兒用不同聲勢為樂曲伴奏。
2、隨音樂有節奏地敲擊物品,進行伴奏。
(1)引導幼兒自由選擇瓶、罐、木棒等物品進行敲擊,聽它們所發出的聲音,體驗其中的樂趣。
(2)幼兒分組為樂曲伴奏。
3、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1)教師鼓勵幼兒嘗試按節奏型敲擊打擊樂器。
(2)幼兒運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小小演奏家”活動反思
本班幼兒正處于4—5歲年齡階段,他們對鮮明而有特點的節奏、音響和舞蹈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節奏性活動是幼兒階段主要的音樂活動,而這一階段也正是發展幼兒音樂感受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為了他們在今后的活動中能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自己的情緒情感更好地表現出來,于是我結合《綱要》以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情況,設計了“小小演奏家”這一音樂活動。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1、引導幼兒能按一定的節奏型為樂曲作即興伴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2、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表現節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在此次活動的設計上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然引出節奏型,使活動更加順暢。
為了讓活動看起來不生硬,我帶著孩子學小鳥飛到大森林里,又在森林里做早操這兩個環節聯系在一起,并將創編好的兒歌運用到這里。引導幼兒通過邊做早操邊有節奏地說兒歌,隨之轉化為節奏圖譜,又以給兔子命名的方式說出節奏型,引導他們感知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這一過程,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熟悉了這一節奏型的節奏特點,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活動游戲化。
活動中能為孩子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讓孩子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專注地投入到活動中也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整個活動都是在游戲化的環境中開展的。我所創設的森林背景,為的是在與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入森林中時,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模仿小鳥的許多動作、與森林中的大樹做游戲等活動,來引發幼兒的積極情緒,使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得更主動、更專注。之后又以游戲的口吻和他們一起鍛煉身體做早操,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向孩子們展示小兔節奏圖譜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等等。
三、運用多種感官使幼兒逐步掌握節奏型。
幼兒需要在聽覺、視覺、肢體運動及言語的充分協調下,獲得藝術體驗。我通過讓幼兒反復聽音樂,并引導他們用語言、肢體動作、敲擊物品、敲擊樂器等多種方式來表現節奏,調動了多個感官,通過不斷變換幼兒手中的物品,增加難度,引導幼兒在歡快的游戲中反復練習節奏型,不僅讓幼兒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情感,更讓他們從中獲得了藝術體驗。
三、還有一點是我在活動中隨時進行了調整。
在用不同聲勢打節奏的環節中,設計活動時,我本想讓每一組的幼兒用不同的聲勢來為樂曲配伴奏,如:一組跺腳、一組拍腿、一組拍手等,一邊打節奏一邊來體驗這種合聲所帶來的快樂。活動進行到這時我感覺他們對節奏型的掌握還不夠好,分開打節奏更易受到別組的影響,同時音樂又很長,一種聲勢打下來孩子會很累,于是我調整為在整個樂曲中帶孩子變換不同的聲勢來配伴奏,也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冬天到來,漫天飛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滿幻想的心靈中會別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幼兒自主創編動作,鼓勵幼兒進行富有個性的展示。集體欣賞、交流、協商,從而形成最佳的編排方案。
本活動集個人表述、小組交流、集體表演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創編、表演的積極性,體驗創編的樂趣。活動設計力圖突破學科領域界限,整合語言講述、環境創設、交流互動、動作展現等各種形式,使整個活動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活動目標:
1、在熟悉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幼兒分組后引導他們大膽創編舞蹈動作,發展創編能力。
2、激發幼兒以快樂的心情和同伴協調一致的表演自己創編的集體舞,體驗集體表演的愉悅,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分析:
重點:幼兒合作創編舞蹈動作,節奏準確、動作優美協調。
難點:幼兒在表演集體舞時能按隊形和同伴自然愉快的交流。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投放有關下雪的圖片、頭飾等
2、在活動室懸掛各色雪花吊飾
3、事先讓幼兒學會歌曲《小雪花》
4、音樂磁帶、活動標志小雪花
活動過程:
1、師生交流對小雪花的感受,引出課題
2、請幼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雪花》,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創編舞蹈,并啟發幼兒討論應注意的事項
3、分組進行編舞,選出幼兒最喜愛的動作進行練習
4、在幼兒舞蹈當中添加隊形的練習
5、對創編的舞蹈,鼓勵幼兒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覺6、教師對本節課做出評價
五、活動延伸:啟發幼兒說出如果上臺表演應需要什么物品如:服裝、頭飾等,并鼓勵幼兒進入活動區自行制作。
律動《嘀哩 嘀哩》
前期活動:
1、 組織幼兒收集一些春游時的照片投放語言活動區,在活動區游戲時,幼兒互相觀看、回憶講述春天的景色,春游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玩了什么?談一談心里的快樂感受。
2、 引導幼兒比較秋季和春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夠區別兩個季節的主要特征。
3、欣賞歌曲《嘀哩嘀哩》,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快樂的情緒。學習歌曲,用活潑、輕快的自然聲演唱歌曲,學習齊唱、領唱、分組唱等多種演唱形式。
律動《嘀哩 嘀哩》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春游線索創編動作,初步學會律動。在教師提示下較準確的隨樂段、樂句更換動作和按節奏做動作。
2、培養幼兒在比較擁擠的空間狀態下與同伴共享空間、親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兒體驗到邊聽音樂邊做動作的快樂。
二、活動過程:
1.教師與全體幼兒拉好圓圈坐在地板上,面對圓心,教師指導幼兒復習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副歌前置學習動作,教幼兒隨樂做出節奏型× × ×× ×教師用手指扮作黃鸝鳥,以游戲的方式教幼兒熟練的在自己和左邊的伙伴腿上拍出節奏型× × ×× ×。
2)引導幼兒根據春游線索分段創編動作:教師通過語言啟發幼兒"我們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天空中快樂的小鳥在飛,我們爬山、來到游樂場玩蹺蹺板、坐轉椅"等游戲,創編花--小鳥--爬山--玩蹺蹺板--坐轉椅等動作。
3.教師清唱旋律幫助幼兒整理、記憶動作。
4.聽音樂完整表演,教師逐步減少語言提示把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
一.組織幼兒進行主題繪畫活動《快樂的春游》。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回憶春游時的情景,把看到的、聽到的、玩的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流程:
1、談話:引導幼兒回憶春天,把在春天看到的、聽到的、玩的講述給大家聽。
2、幼兒將自己的春游經驗創造性的繪畫出來,教師個別指導。
3、將幼兒作品貼在美工區展覽,幼兒互相講述作品內容。
二.組織打擊樂活動《嘀哩嘀哩》
三.組織集體舞活動《嘀哩嘀哩》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初步感應語詞節奏,能用肢體節奏表現童謠。
2、通過認識食物與排泄物的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軟墊每人一塊,女孩圖片、糞便、實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女孩怎么了?為什么會肚子疼?
二、了解食物與糞便的關系。
三、吃壞了肚子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幼兒模仿,引導說疊詞。
四、聽音樂,學說歌詞。
1、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跟音樂說歌詞,做動作。
2、提煉歌詞,練習疊詞發音Pee Pee Poo Poo
五、音樂游戲
1、出示道具軟墊,用軟墊當小馬桶,聽到句尾的詞語迅速跳到軟墊上。
2、兩人一組游戲。教師先示范,一名幼兒模仿上廁所,另一名幼兒手拿軟墊當馬桶去接。
3、幼兒和家長一起游戲。
六、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喜歡吃各種有營養的食物,知道飯前洗手,飯后擦嘴與漱口及常喝水的習慣。
中班音樂教案6篇】
【【精品】中班音樂教案6篇】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龜兔賽跑》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活動《誰的尾巴最好看》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小貓和獅子》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活動《我的好媽媽》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小螞蟻避雨》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開汽車》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活動《刷牙歌》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大鴕鳥》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兩只小鳥》含反思
• 中班音樂教案輪唱《小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