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稿
|
活動名稱
|
大班社會:垃圾桶的愿望
|
執教者
|
|
|
活動時間
|
|
活動班級
|
大班
|
|
教材分析與幼兒發展分析
|
教材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大班社會領域指出:愛護身邊環境、注意節約資源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而垃圾作為環保的一部分,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生活中常常發現亂丟垃圾破壞環境的行為,因此設計了以垃圾桶愿望作為主線的教育活動,從談話導入入手,通過視聽、操作、遷移三大環節來喚醒孩子的環保意識。
幼兒分析:大班孩子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要愛護地球,保衛地球媽媽,有著粗淺的垃圾分類經驗,但具體要如何做,然而對于垃圾如何分類對于存在一定的挑戰。根據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學習特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將零散的經驗加以提煉,從而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
|
活動目標
|
1、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并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
|
活動準備
|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圖片。如:花生殼、枯萎的花、生銹螺絲、廢舊電池、稻草等等;ppt和視頻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知識。
|
|
活動流程
|
|
活動版塊
|
活動內容與呈現方式
|
幼兒活動
|
|
一、談話導入——引出垃圾桶的愿望。
二、視聽結合——了解垃圾桶的愿望。
三、操作體驗——實現垃圾桶的愿望。
四、拓展經驗——升華垃圾桶的愿望。
|
提問:孩子們,你們有愿望嗎?是什么?
出示垃圾桶圖片:看,今天我帶來了誰?
猜測垃圾桶,它會有什么樣的愿望呢?
1、垃圾桶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播放音頻讓幼兒傾聽垃圾桶的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師:孩子們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1、出示垃圾桶,讓幼兒觀察。
提問:看,這垃圾桶上面有什么標志?
這些標志代表什么意思?
2、操作體驗,學會分類。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圖片
①自主操作,嘗試分類。
規則:a、四人一組,合作操作。
b、先觀察圖片,集體討論再分類。
②觀看視頻,二次分類。
觀看短片《健康環保從垃圾分類做起》
提問:看清楚了嗎?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又是有害的?
提問:那你們想知道可以回收的垃圾是怎么樣回收再利用的嗎?
觀看視頻:塑料瓶回收再利用
師:孩子們,如果你們在生活中能夠做到不亂扔垃圾、分類投放垃圾、愛護環境幫助垃圾桶實現了它的愿望,它會更加開心快樂。
|
預設:舞蹈家、老師、科學家……
預設:1、不亂扔垃圾
2、要把垃圾分分類
3、裝滿滿的垃圾……
預設:不能亂丟垃圾、要愛護環境……
認識可回收、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標志。
進入游戲環節,幼兒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
【大班社會:垃圾桶的愿望(有教案和音樂)】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誠實的花朵》
• 《中國茶香》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
• 大班科學活動《我們在呼吸》有教案和音樂
• 大班社會教案
• 大班社會《愛》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光盤”行動》
• 大班社會:最炫服飾“秀”(有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育教學計劃(通用5篇)
• 大班社會:團結力量大(有教案)
• 中班藝術活動《做面包》有教案和音樂
• 大班科學《落葉樹與常青樹》有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爭做節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