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大熊的儲藏室》教學設計
課程分析
《大熊的儲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數學繪本,通過有趣的童話情景,巧妙地把幼兒階段的分類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在已有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能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和分類,但概括分類的水平還很低,因此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環節的設計主要以繪本情節為主線,以感知與操作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力求通過活動讓幼兒能夠概括出食物的外部特征,根據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分類,并感受分類的重要性,發展數學思辨能力。
課程目標
1.能按照食物的顏色、形狀、種類進行分類。
2.嘗試按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分類,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標記。
3.喜歡分類活動,感知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嘗試按照食物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難點:能根據兩個特征進行二次分類,并能做標記。
課程準備
希沃白板課件、事先畫好的顏色、形狀標記一份、油畫棒若干
課程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分類”。
1.出示繪本,激發幼兒興趣。
師:冬天快到了,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大熊肯尼準備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儲藏室里過冬。小朋友們,你們猜猜大熊肯尼會在儲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幼兒猜測后再出示白板圖片)
師:大熊都準備了哪些食物?(引導幼兒說一說什么樣子,什么顏色。)大熊準備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準備把所有的食物都放進儲藏室里,可是儲藏室堆不下了,大熊決定整理一下。
2.師:要怎么整理呢!誰來幫大熊出出主意?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按……分類”,請個別幼兒示范分類)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出示繪本,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分類的探索】
【設計意圖:出示繪本圖片,引導幼兒進入情景,在情景中,幼兒萌生主動探索分類的激情與欲望,教師以設問的形式鼓勵幼兒去想辦法,引導幼兒探究分類的方法。】
(二)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嘗試分類。
自由分類
師:小朋友們,小朋友想的辦法真不錯,食物太多了,誰來幫忙分一分?(請個別幼兒進行自由分類),幼兒操作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樣分類的理由)
師:xxx小朋友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分類的,你們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嗎?(請其他幼兒嘗試分類,可以進行2—3名幼兒嘗試,鼓勵幼兒找到不同的分類方法)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拖拽功能,鼓勵幼兒主動分類】
【設計意圖:在幼兒提出“分類”時,鼓勵孩子嘗試多種方式的分類,利用電子白板的拖拽功能,實現同一場景中多次嘗試的機會以及不同分類方法與結果的視覺呈現,也為幼兒按要求分類奠定了經驗基礎!
按要求分類
1.按顏色分類
師:剛才你們的分類方法都非常好,可是大熊對食物的分類整理也是有要求的。瞧,大熊想怎么分的呢?是按什么分類的?這三個籃子是什么顏色的呢?(黃、紅、綠三種)
師:黃色的籃子里可以放哪些食物呢?
紅色的籃子里可以放哪些食物呢?
綠色的籃子里可以放哪些食物呢?
師:誰愿意來幫幫忙?
(幼兒集體或個別操作均可)
師:我們來幫大熊做個標記吧!(根據幼兒所說依次出示顏色標記)大熊還想了一種方法,我們來看看。
2.按形狀分類
師:這次大熊又想把食物怎么分呢?
有哪些圖形寶寶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你們愿意幫大熊分分類嗎?
(集體幼兒操作,可利用電子平板或分類材料進行操作,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師:這次我們可以在食物上做什么標記呢?(圖形標記)
3.按品種分類
師:瞧,大熊肯尼的要求更高了,因為食物太多了,各種種類都有,有水果、蔬菜和點心,你們誰能幫它把食物按不同的品種分好?
(集體幼兒操作,可利用電子平板或分類材料進行操作,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師:這次做什么標記呢?(引導孩子根據食物的種類畫一畫)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拖拽功能,做到先學后教。】
【設計意圖:利用白板拖拽功能,在引導幼兒找到分類依據后,鼓勵幼兒進行實際分類的操作,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鼓勵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與成就感!
小游戲
1.找到里面的蔬菜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大熊找到里面的蔬菜嗎?要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才能贏喲!
(幼兒進行操作,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對)
2.找出里面的點心
師:大熊想找到里面的點心,你們能幫幫他嗎?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課堂游戲功能,豐富課堂內容】
【設計意圖:幼兒最喜愛游戲,在課堂游戲的比拼中,幼兒的參與情緒高漲,豐富的課堂游戲潛移默化地帶動幼兒參與分類活動,并使幼兒在游戲中快速尋找的目標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擺一擺:嘗試二次分類。
1.了解二次分類的方法。
瞧,小熊新買了兩層的置物架。之前分的時候都是按一個標記分類的,現在有兩層,我們就可以根據兩個標記進行分類。我們可以根據哪兩種標記分類呢?(根據幼兒說的內容嘗試分類)
舉例:分類標記:紅色和水果
師:你能找到又是紅色又是水果的食物嗎?
(根據幼兒說的內容,請幼兒將對應的食物拖拽到置物架上)
2.你還想根據什么標記進行分類呢?請你將兩種標記畫下來貼到置物架的前面,請另一位小朋友試一試分類。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看清標記進行分類。)
3.講評: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拖拽功能,做到先學后教!
【設計意圖:利用白板拖拽功能,在引導幼兒按分類依據進行實際分類的操作,教師在幼兒操作后進行講解,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鼓勵幼兒在探索中掌握二次分類的技能技巧,加深幼兒對二次分類的掌握。】
(五)繼續閱讀繪本,聯系實際。
師:小朋友真能干,成功地幫大熊把食物進行分類,看,現在大熊的儲物室里是不是整整齊齊的,想拿什么都很方便。
師:其實分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哪里需要分類?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表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分類,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依次揭開蒙層)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分類,不管是去買菜,還是去超市,我們都能看見分類的標記,如果沒有分類,我們去買菜時就不能很快地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學會分類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蒙層功能,深化幼兒對分類的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調查的結果進行講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教師在幼兒說出自己找到的分類后進行圖層展示,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字啊那里遇見過“分類”,感知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延伸活動
師:原來分類有這么大的用處,讓我們回到教室把圖書、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讓班級看起來更整潔好嗎?
課程反思
幼兒在已有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能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和分類,但概括分類的水平還很低,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環節的設計以感知與操作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力求通過活動讓幼兒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據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分類,并感受分類的重要性,發展數學思辨能力。在一開始的分類中,幼兒只按一種特征進行分類比較得心應手,在學習了二次分類后,有的幼兒會有一些難度,需要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但總體感覺還不錯。
【中班數學PPT課件《大熊的儲藏室》含教案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