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重復聽說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可是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聽過了好多次的故事就無須再講。其實,孩子對自己所鐘愛的故事總是百聽不厭,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每天都聽同樣的故事。但在聽故事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可以中斷一下,讓孩子回憶其中的情節,說說接下來的內容,或者評價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做法,還可以讓孩子假設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會怎么做。這樣一邊談話一邊聽,孩子每次都能從故事中聽出不同的內涵來。反復聽說后,孩子就會模仿大人或播音員講故事的語氣、語法來組織自己的語言。只要我們講故事的范本標準,孩子的語言也會逐漸趨向標準。 方法二:耐心等待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總說“然后”,是因為大人在一旁不停催促,孩子為了緩沖思維而做出的應急反應。作為家長,在孩子表現出說話的欲望時,一定要顯示出感興趣、有耐心甚至是很期待的樣子。在孩子思維出現停頓或中斷時,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表情,不要用語言催促;在孩子實在無法繼續講述時要懂得暫時放棄,等孩子心理放松以后再裝作隨意地詢問一下。如果孩子能夠繼續敘述當然不錯,但倘若孩子已經遺忘,也可選擇別的話題進行深入交談。希望孩子在敘述語言時順暢流利的家長朋友,只要能堅持不懈照上述辦法去做,相信一定會如愿的。 方法三:導語多變 孩子在剛開始敘述故事時,為了啟發他的思維,大人會在一旁有意識地用語言引導。這時,不少大人都會不自覺地重復使用同一個詞語,“然后”就是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孩子在大人的反復熏陶下,自然也會隨口拈來,用“然后”來串連句子。可是,如果大人能夠在平時引導孩子獨立表達時,有意識地使用多變的銜接詞,孩子就不會只知“然后”,而無法用其它短語來銜接語言和緩沖思維了。例如,我們可以試試第一次使用“接著”,第二次用“過了一會兒”,以后再用“突然”、“ 第二天”、“晚上”……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引導,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多個銜接語的用法,也會習慣使用不同的銜接詞。
【改善兒童語言十分有效的做法】相關文章:
• 通過早期閱讀活動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 對語言活動中情感因素挖掘的幾點思考
• 語文教學與學生情感因素的激發
• 如何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 在故事對話中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 學前班教材《綠蜻蜓》詩歌教學感想
• 在唱歌教學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當幼兒的創編與日常的行為習慣相沖突時
• 幼兒良好語言環境的創造——幼兒園語言教育論文
•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作用
• 創設適宜環境 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 探索科學認讀之情趣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