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引導幼兒學數學,不能僅僅通過單純的課堂教學來完成,需要教師將枯燥、抽象的數學內容寓于故事、游戲等情境中,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地學習數學。
一、寓數學教學于故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故事中“學”數學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在教學中,我將數學問題設置其中,孩子們聽了故事,既學了數學,又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 7 時,我設計了嘟嘟龍參觀海底公園的故事。嘟嘟龍來到公園門口, 一位機器人攔住了他的去路。機器人說:“嘟嘟龍,你要想參觀公園,就必須通過三道大門,如果你能正確答出大門上的問題,各道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這時,教師可對幼兒說:“你們有沒有勇氣去打開問題之門,參觀一下美麗的海底公園呢?”孩子們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了,這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在第一道門上畫上幾何圖形,要求幼兒數清楚圖上有幾種圖形, 每種圖形有幾個?第二道門上的問題是關于 7 以內的順序, 第三道門上的問題是關于 7 的寫法。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直觀、形象的故事情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寓數學教學于游戲情境中,讓幼兒在游戲中“玩”數學
幼兒最喜歡游戲,游戲能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數學知識。因此,游戲中引導幼兒學數學時,教師要把數學教育目標、內容以及要求都融入到游戲中,讓幼兒從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如:在教幼兒認識方位時,我創設了“搶位置”游戲情境,搶到位置后請幼兒再以“開火車”的形式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左面是誰?右面是誰?再讓幼兒轉變方向玩,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
三、寓數學教學于問題情境中,讓幼兒在情境中“思”數學
教師不僅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生活實際與幼兒求知心理之間所產生的認知沖突,把幼兒引入一種參與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而且還要善于運用課堂提問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比較4和5的大小中,可設計這樣一系列問題: 5比4多幾?4比 5少幾? 2加2比5少幾?1加4比4多幾? ……幼兒的思維在教師富有變化的問題中穿越,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活潑有趣,使幼兒想學、愛學、思學。
四、寓數學教學于生活情境中,讓幼兒學會“用”數學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學習簡單的數學學習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這些都強調了生活情境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辦法把數學內容設計成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 喚起幼兒親近數學的熱情,從而讓幼兒漸漸明白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并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在“一一對應”活動中,我設置了幼兒百玩不厭的“娃娃家”,孩子們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為“客人”擺放杯子等。不難看出,幼兒“招待客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地“用”數學的過程。
五、寓數學教學于操作情境中,讓幼兒在情境中“做”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思維和動作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動作對發展幼兒數學思維的作用,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操作情境, 引導幼兒感知、探索、發現、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規律等知識,使幼兒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數學感性經驗。如:在教“數的組成”時, 教師只需要為每個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記錄紙, 讓幼兒獨立地去“做”,使幼兒的“做”成為探索發現的過程。這樣,孩子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活躍的思維定能帶來學習的靈感,自然而然地學得數學知識。
六、寓數學教育于各種學科教育中,提升幼兒的數學學習
幼兒園各科教學是相互聯系,融為一體的。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引導幼兒輕松學習數學感悟】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數學應用題的四大教學方法
下一篇:數學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