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測試發現,幼兒的音廣度從3度到11度不等,歌唱音區呈現出個體差異性。有的幼兒音廣度較寬,有的音廣度窄;有的音區高,有的音區低。有研究者指出,在請幼兒單獨演唱時,可根據其音域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音調。在請幾個幼兒一起演唱時,一定注意不要讓音域差距大的幼兒在一起演唱,而是讓音域接近的幼兒在一起演唱。關注幼兒的個體特點,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機會,會使幼兒取得更大的進步。
歌唱音域是指歌唱者在表現聲樂藝術時能夠發出的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范圍。兒童的歌唱音域能反映兒童的發音能力。一般來說,兒童的歌唱音域越寬,他們越能適應音域范圍廣的歌曲,他們的發音技巧也更高級。研究者可以從歌唱音廣度和音區兩個角度分析兒童的歌唱音域。音廣度是指個人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音的跨度,在樂理學中用度來計量。音廣度反映的是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頻率差。音區指兒童能唱出的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聲音的音高范圍,用低音和高音的音高范圍表示,反映的是兒童歌唱聲音的頻率高低。
有研究認為現有兒童音樂“出版物的音樂定調高于兒童的舒適音域”。〔1〕確實,定調不適合兒童歌唱音域的歌曲是存在的,其原因是歌曲制作者對兒童的嗓音特點了解不夠。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還處于生長發育狀態,學前兒童的喉頭體積大小不及成人的一半,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學前兒童的歌唱音域比成人狹窄,只有在歌唱音域范圍內,他們才能舒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更準確地把握音準和節奏。因此,兒童的歌唱音域發展特點應當成為兒童歌唱教學實踐的參考依據。教育者應該根據兒童的歌唱音域和嗓音特點,選擇伴奏音調,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兒童的歌唱能力。
目前國內外對兒童歌唱音域的研究〔2-4〕結論不一,其原因可能是各國兒童的語音語調的背景差異導致兒童嗓音特點不同,或是研究方法存在差異。本研究嘗試采用模唱音階測試的方法,從兒童歌唱的音廣度和音區兩個方面測查我國3~6歲幼兒歌唱音域的發展特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層取樣的方法,根據幼兒園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選取南京市X、Y、Z三所幼兒園(X園為音樂特色省級示范幼兒園,Y園為非音樂特色省級示范幼兒園,Z園為普通幼兒園)共130名幼兒作為被試,其中男孩63名,女孩67名。130名被試分為三個年齡組,3~4歲組被試43名,其中男孩20名,女孩23名;4~5歲組被試42名,其中男孩22名,女孩20名;5~6歲組被試45名,其中男孩21名,女孩24名。各年齡組被試成員平均來自三所幼兒園,男女性別人數相當。
本研究主要采用實驗法。研究工具為標準測試CD,測試音域范圍是g~c2(1=Czg~ra),共11個音符。幼兒模唱準確得1分,唱走音得0分。CD由音準準確的幼兒園教師依照研究者設計的內容錄制,電鋼琴提供標準音。研究者將CD測試過程設計為“回音游戲”,其內容是先由教師介紹游戲方法,完整地示范一遍游戲過程,然后提示幼兒開始模唱測試。每三個音符組成的上行音階為一組,每組結束后為幼兒提供模唱時間。每名幼兒各有兩遍完整的模唱測試機會。
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擔任實驗主試,在幼兒園中一個相對安靜的房間里對幼兒逐個進行測試。測試開始前主試與幼兒輕松對話,消除幼兒緊張情緒。測試中主試播放CD,請幼兒傾聽CD并隨其中的語言提示逐句模唱呈示的音階。實驗人員用攝像機全程拍攝每名幼兒的測試過程。
本研究用spss12.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歌唱音廣度的年齡特征與性別差異
1.歌唱音廣度的年齡特征
測試結果表明,幼兒的歌唱音廣度存在個體差異,各年齡組幼兒的音廣度從3度到11度不等。總體而言,歌唱音廣度隨幼兒年齡的增長而拓寬。
3~4歲組幼兒的平均音廣度為6.63度,音廣度主要集中在5度到8度之間,這與汪愛麗對小班幼兒歌唱音廣度測查的研究結果一致。〔5〕4~5歲組幼兒的平均音廣度為8.00度,音廣度主要集中在6度到9度之間。5~6歲組幼兒的平均音廣度為8.33度,音廣度主要集中在7度到10度之間。
對各年齡組數據進行一維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年齡組幼兒的音廣度之間的差異顯著。進而對其進行LSD檢驗,結果顯示,3~4歲組與4~5歲組之間差異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與5~6歲組之間差異也達到顯著性水平;4~5歲組與5~6歲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歌唱音廣度逐漸拓寬。3~5歲可能是兒童歌唱音廣度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
2.歌唱音廣度的性別差異
對總體數據和三個年齡組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總體和各年齡組幼兒性別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這與古茲曼和納多列茲尼有關兒童音域的研究結論——變聲期以前男孩和女孩聲音的音域相同的研究結果一致。〔6〕
(二)歌唱音區的年齡特征與性別差異
1.歌唱音區的年齡特征
測試發現,每名幼兒都有自己的歌唱音區。歌唱音區是幼兒聲音能夠達到的頻率范圍。幼兒模唱的音可能是準確的,也可能是不準確的,但不論準確或者走音,唱出的音都在某個音區上。研究者認為,這個音區反映了幼兒的歌唱音區。幼兒歌唱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走音在所難免,但是在比幼兒出現走音的這個音區更小的區間范圍內,大部分幼兒能夠完全準確地模唱出該音區的音符,說明這個音區對幼兒而言是適度的,模唱沒有困難,這個音區是幼兒歌唱的適度音區。也就是說,適度音區是幼兒歌唱音區內音準準確率相當高的音區,幼兒能夠舒適無困難地唱準該音區的音。
各年齡組幼兒的模唱總比率曲線,是幼兒模唱準確與走音的累計正確率統計,即若幼兒模唱的某個音是準確的,則在該音后記1;若幼兒模唱的那個音走音了,唱成了其他音,則在幼兒唱成的那個音后記1。研究者累計統計幼兒唱出的所有音的音區,這樣能反映幼兒的歌唱音區。幼兒的模唱總比率曲線反映了幼兒的歌唱音區。以50%的正確率為劃分標準,幼兒模唱總比率在這個界限之上的是:3~4歲幼兒為a~g1(1=Czh~g),4~5歲幼兒為g~a1(1=Czg~h),5~6歲幼兒g~a1(1=Czg~h),5~6歲組與4~5歲組差別不明顯。從圖1可以看出,幼兒的歌唱音域隨年齡的增長逐漸向高音、低音兩端拓寬,3~5歲是幼兒歌唱音區發展比較快的階段。
幼兒模唱完全準確比率曲線,是幼兒模唱完全準確的正確率統計,即若幼兒模唱的某個音是準確的,則在該音后記1;若幼兒模唱的那個音走音了,則記0。幼兒模唱完全準確比率曲線反映了幼兒歌唱的適度音區。以幼兒所在年齡組50%的幼兒能完全模唱準確為標準,幼兒模唱完全準確比率在這個界限之上的是:3~4歲幼兒為c~d(1=Ca~s),4~5歲幼兒為zg~e1(1=Czg~d),5~6歲幼兒為zg~e1(1=Czg~d)。3~4歲組與4~5歲組差別較大,5~6歲組與4~5歲組差別不明顯。
2.歌唱音區的性別差異
研究者繪制了男、女孩的模唱完全準確比率曲線、模唱總比率曲線,結果表明,男、女孩的模唱完全準確比率曲線和模唱總比率曲線基本吻合,男、女孩的歌唱音域沒有顯著差異。
(三)幼兒模唱上行音階走音的表現
研究者發現幼兒在模唱上行音階走音時有一些共同的表現,現將這些走音現象的表現和原因分析歸納如下。
1.在跟唱低音音階時,幼兒用移調的方式將模唱的調子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幼兒的音域無法達到過低的音區,所以幼兒將調子升高到自己能唱出的高度。
2.幼兒能唱出上行的音階,但并沒有隨著范音音階調子的升高而升高,而是停留在原來的調子上,多次重復。一種情況是幼兒從頭到尾都重復一個調子。這類幼兒占極少數,其原因可能是幼兒沒有感知到示范音階調子的改變,對上升的音調聽辨不清,因此重復唱同樣的音階。另一種情況是幼兒在跟唱低音音階時會跟唱出調子上升的音階,在旋律音高升到一定高度后,幼兒開始重復一個調子。其原因可能是音階調子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幼兒只能以自己能唱出的調子跟唱。
3.在音階旋律的調子到達一定高度后,幼兒出現單音重復現象。其原因可能也是因為音階調子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幼兒只能以自己能唱出的調子跟唱。
4.在音階旋律的調子到達一定高度后,幼兒跟唱的旋律下行。其原因可能是音階調子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幼兒放棄了模仿跟唱,改為以自己能應付的較輕松的方式唱出旋律。
5.幼兒從頭到尾都能跟唱出上升旋律的音階,但跟唱的調子與范音不一致。其原因是幼兒能夠聽辨出范音的音高和旋律走向,但對嗓音的控制力不足,不能模唱出與范音一致的旋律。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兒的歌唱音域特點、音樂聽覺、嗓音發聲技巧等都可能是幼兒產生歌唱走音現象的原因。
三、研究結論與教育建議
(一)了解幼兒的歌唱音域特點,對歌曲的選擇和定調應參考幼兒的歌唱音域
在幼兒的歌唱音域范圍內,幼兒更有可能舒適、準確地唱出歌曲旋律。本研究結果表明,3~4歲幼兒的歌唱音區為a~g1(1=Czh~g),4~5歲幼兒的歌唱音區為g~a1(1=Czg~h),5~6歲幼兒的歌唱音區為g~a1(1=Czg~h)。在歌曲選擇和定調時,教師應該參考幼兒的歌唱音域,盡量選擇音域適合的歌曲,以促進幼兒的歌唱學習。例如一首小班歌曲《網小魚》,教材中的定調為1=D,其歌曲的音域為d1~d2(相當于1=Cs~rs),對小班幼兒來說,其定調相對高了。研究者將其調到1=b,即音域調到b~b1(相當于1=Czj~j)后發現,小班幼兒唱這首歌曲更輕松,準確率也提高了。
(二)注意音樂聽覺的培養,給予幼兒聽辨音樂的機會
幼兒的音樂聽覺是歌唱活動的基礎。幼兒只有清楚地感知音樂的音程、旋律、節奏、曲調,才能正確、完整地再現歌曲。在測查中研究者發現有的幼兒不能感知旋律音高的上升,音樂聽覺能力低下,模唱走音現象非常嚴重。因此,給予幼兒傾聽、聽辨音樂的機會,注重幼兒音樂聽覺的培養,是提高幼兒歌唱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提供練聲練習,提高幼兒的音準
幼兒的歌唱音域和嗓音的發聲技巧都是提高幼兒歌唱能力的重要因素。通過一定的練聲練習,幼兒的歌唱音域和嗓音的發聲技巧是能夠提高的。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一些練聲練習,提高幼兒對歌曲的再現能力。在游戲化的練聲情境中,在幼兒歌唱音域的范圍內開始引導幼兒練聲,會對幼兒歌唱音準的提高有所幫助。另外,“從較高音區開始,逐漸向下唱”〔7〕的練聲方法更適應幼兒嗓音的生理特點,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高音發聲能力。
(四)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本測試發現,幼兒的音廣度從3度到11度不等,歌唱音區呈現出個體差異性。有的幼兒音廣度較寬,有的音廣度窄;有的音區高,有的音區低。有研究者指出,在請幼兒單獨演唱時,可根據其音域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音調。在請幾個幼兒一起演唱時,一定注意不要讓音域差距大的幼兒在一起演唱,而是讓音域接近的幼兒在一起演唱。〔8〕關注幼兒的個體特點,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機會,會使幼兒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WELCHGRAHAMF.Vocalrangeandpoorpitchsinging〔J〕.PsychologyofMusic,1979,7(2):13-31.
〔2〕〔6〕馮葆富,齊忠政,劉運犀.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17,117.
〔3〕〔5〕〔8〕汪愛麗.汪愛麗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5-7.
〔4〕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3.
〔7〕楊和鈞,劉小粟.從小保護嗓音〔M〕.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88:14.
來源:《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7.11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馮婉燕 徐瑩瑩
【3~6歲幼兒歌唱音域發展研究】相關文章:
下一篇: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數學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