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園承擔了“幼兒園學具教學法”的實驗任務。實驗初期,許多家長對學具的教育作用感到懷疑,認為就兩盒小積木,與商店出售的積木也沒什么差異,怎么能做到手、眼、腦并用,教、學、玩合一?下面我就先談談學具的美育功能。
1。學具的畫面美功能
學具具有五顏六色的色彩、千姿百態的畫面。幼兒可用學具的顏色搭配出和諧、統一的色彩,在幼兒心靈上形成美好的色彩世界。還可用學具上的畫面,讓幼兒感受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品種繁多的蟲魚鳥獸,培養了幼兒對學具外形的審美能力。
2。學具的節奏美功能
智能游戲棒可以任意4種顏色組合插出有規律的圖案精美的物品。如長長的火車、音樂階梯等,使幼兒認識到圖案排列的特點及規律,體驗圖案的延續、反復的美感特征,表現圖案的節奏美。
3。學具的對稱美功能
對稱美是形式美的重要標志,在活動中學具能拼擺出許多對稱圖案,如“美麗的蝴蝶”、“漂亮的手帕”、“花盤”、“花傘”等,它給幼兒一種圓滿、勻稱、協調、平衡的美感。
4。學具的變形美功能
智能游戲棒在創造某一物體的基礎上,靈活地巧移或增減某一學具棒就可以產生多種變化的造型,構成圖案的變形美。讓幼兒感受到事物的美在不斷地變化,領悟到美的可變性。
5。學具的結構美功能
學具有著獨特的技術設計結構,它的拼擺、插接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造型,它是幼兒進行創造美活動的力量和源泉。
在學具活動中,采用什么方法發揮學具的美育功能,讓幼兒在美的陶冶下,喚起他們探索學具的奧妙和求知欲,從而培養幼兒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呢?
1。環境熏陶,感知美
感知是認知的起點,又是表現方式的起點,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師生一道用學具拼擺精美的藝術品,再配合美的背景、美的音樂、美的語言,在室外開辟“大美育”墻,布置藝術角落,讓孩子們感知春天的百花盛開、夏日的疊疊綠葉,秋天的金色田野,冬天的紛紛白雪在幼兒純潔的心靈上播下了美的種子。
2。激情引趣,表現美
表現美是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一種手段,只有當幼兒感受到美和具有審美樂趣時,他們才會產生美的熱情。如在“美麗的春天”活動中,當那些富有對稱美的蝴蝶、蜜蜂、花兒、小樹等事物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老師富有激情的解說,幼兒看著、聽著,似乎都沉浸其間,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哇,好美呀!”。當老師提出:“你們也想用學具拼搭美麗的春天嗎?”這個問題時,全體孩子都不約而同地回答:“想!”。在這種積極的內在情感驅使下,便產生出了藝術沖動和想動手試試的表現欲望。
3。誘發聯想,創造美
創造美與想象活動密切聯系,誘發幼兒的想象活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審美視點”,喚起美的聯想。如當幼兒用學具拼擺出游蕩的小船為審美視點,幼兒由此可想到小船上的漁民,想到水里的各種動物,還想到大海。讓幼兒在理解事物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發散聯想能極大的激發幼兒的創造熱情。
4。情感體驗,升華美
升華美是一種發展,是審美活動的目的。在學具活動中十分注意幼兒審美情感的培養。例如當幼兒對比了完美的和被損害的自然環境,激發了他們為動物創造美好家園的愿望,小朋友用學具為小鳥建造的家園,讓幼兒深深地體驗到了家園溫馨的親情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逐漸將幼兒積累起來的對沒的事物的喜愛漸進為熱愛,從而產生了“保護”的責任感。
【談學具的美育功能】相關文章:
• 數學活動材料應該生活化
• 運用現代教育媒體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 奧林匹克啟蒙數學的基本理論
• 在活動中提高幼兒計算能力
• 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六個解放
• 無處不在的幼兒數學教育
• 讀后感: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
• 淺談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
• 丑丑蟲(中班數學)
• 把數學生活化
• 幼兒數學的特殊性
• 創造力是玩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