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沒有一個外部的現實,而是一種關系,一種邏輯思維的知識,顯示了某種抽象性,幼兒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已有一些體驗,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尚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缺乏理解事物抽象關系的基本觀念。我班幼兒主要靠記憶和熟練來進行計算活動,活動中缺乏靈活性;在觀察過程中缺乏細心、專心,大部分幼兒不能積極動手操作,對實驗結果不感興趣等問題。
二、研究的對象:
大大二班48名幼兒
三、實驗時間:
2004年3月——2004年7月
四、實驗目標:
1、引導幼兒養成喜歡探索周圍事物、愛思考、愛提問、積極回答問題等習慣,在觀察過程中細心、專心,并以客觀的態度發表自己的看法。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引導幼兒細心、專心觀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或在一段時間內對某一物體進行連續觀察,找出事物變化的原因,學習簡單推理。
3、在游戲、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能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分類、學習,同時按兩個維度對物體進行分類,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五、實驗步驟:
(一)本班幼兒的基本情況觀察記錄表
教育目標
達標情況
1、學習10以內序數、單雙數、相鄰數等知識,學習順著數和倒著數。
顯著:38人
不顯著:10人
2、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包含關系,部分數與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和互換關系
顯著:45人
不顯著:3人
3、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認識加號、減號,幫助幼兒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技能,體驗加減互逆關系。
顯著:40人
不顯著:8人
4、能聽清楚若干操作活動的規則,能按規則進行活動,能按規則檢查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能清楚地講述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并能參加較多小組的活動。
顯著:26人
不顯著:22人
5、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歸納、概括有關的數學經驗,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與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顯著:18人
不顯著:30人
6、學習有條理地擺放和整理活動材料。
顯著:44人
不顯著:4人
7、能與同伴友好地進行數學游戲,能采取輪流、適當等待、協商等方法協商與同伴的關系。
顯著:10人
不顯著:38人
(二)、實驗過程:
1、在教育活動中:
教育活動應從幼兒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出發,采用生動活潑、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參與的形式,靈活運用操作法、游戲法、比較法、講解演示法、尋找法、類推法多種方法以保證教育活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為幼兒創設探究的條件。例如材料可以多備一點,以供幼兒試誤:所提的問題含蓄一點,可以讓幼兒思考:留給幼兒探索的時間充裕一點,可以多尋找幾種方法等。
善于發現幼兒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及最好的方法。應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決問題,但多種方法中,應向幼兒顯示哪一種最合理,幫助幼兒找到最佳途徑和方法。善于歸納、總結。一步一總結,將幼兒有那個意思,但沒說明白、說完整的地方說出來,挖掘它的深層含義;將幼兒零星的、表面的經驗整理上升為較為系統的知識。幼兒應該怎樣學呢?教給幼兒怎樣整理已有的經驗。發現了什么規律?完成任務的方法?完成任務的策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完成任務的程序技能,取材料,明確任務,發現材料中可以利用的條件,先設想,再動手操作,自我總結、小組交流,參與集體討論,知道結論,學會有條理收拾材料。
2、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數學教育: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徑。幼兒生活的周圍環境中充滿了數、量、形的有關知識和內容,利用日常生活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如上下樓梯時,可讓幼兒一面走、一面計數階梯的數量。同樣,在組織幼兒散步、勞動等活動時,均可隨機靈活地引導幼兒認識和復習數、形的有關知識,使幼兒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世界中充滿了各種數學知識,從而引發他們探索、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活動中提高幼兒計算能力】相關文章:
下一篇:小班數學活動的游戲化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