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語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有新的發現和創造。我試圖通過語言活動來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現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注意選材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我按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入手,精心選擇有仿編、續編、改編、創編成分的教材,并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設計生動、新穎的活動形式,促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如:改編故事《聰明的司馬光》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木塊、繩、救生圈、水管等材料,讓孩子嘗試改編故事結局。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己嘗試各種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講述,又如:講述活動《我拼出了什么》中,幼兒通過運用幾何圖形進行搭拼、想象,并將所拼的圖畫編成小故事。在這個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地表達的能力。
二、設計提問
在語言活動中,幼兒能否成為活動的主人,積極參與活動,發展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因此,在設計每一個提問時,我首先把幼兒放在主體的地位,注意向他們提出多樣性、啟發性和能激發他們想象的問題,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如在談話活動《假如我是孫悟空》中,我向孩子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假如你是孫悟空,你會做什么?怎么做?孩子們馬上進入角色,思維活躍起來。有的說:“假如我是孫悟空,我會變成一個隱形人,幫助警察叔叔捉壞人。”有的說:“假如我是孫悟空,我會變成宇宙飛船,帶人們到天上去旅行。”……看!孩子們的想象是多么的豐富和有創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馬有用處》中,我問幼兒:“小河馬找到了自己的用處,小朋友,你有什么長處呢?你可以怎樣做?”啟發幼兒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采用多種形式的語言活動,促使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1、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文學作品為幼兒提供全面的語言學習機會,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包含了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造、從接受到運用的過程。文學作品中的仿編、續編、改編活動,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例學習詩歌《小熊過橋》后,我引導孩子們進行語言形式的轉換,將詩歌改編成故事,孩子們經過創造性的想象和構思,編出了各種不同情節的故事:有的講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講小熊過橋買東西,還有的小朋友把小熊過橋的整個過程仔細地描繪出來。一首短短的詩歌,經過孩子們的加工,變成了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充分發展了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講述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正式的語言運用的場合,能培養幼兒清楚、連貫地在集體場合表述自己見解的能力。如在講述活動《吃吃、編編、講講》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山楂餅,然后向幼兒提出問題:“這些山楂像什么?”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有的說象皮球,有的說象橘子……接著,我讓幼兒咬了一口山楂,看看剩下的部分又象什么?最后,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在整個活動中,給予幼兒操作、交流、想象的空間,孩子們在輕松的活動中,創造力、思維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3、談話活動與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談話是一種語言表達和思維結合的活動,是幼兒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活動。為此,我有意識有目的地在談話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在談話活動《地球公公喜歡誰》中,我首先讓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的來源和危害,然后讓幼兒討論地球公公喜歡和不喜歡的各種做法,并讓幼兒提出各種保護環境的措施。由于幼兒目的性較明確,加上老師的鼓勵和啟示,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說:“我們發明一種沒有廢氣的汽車,就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了。”有的說:“我發明一種水管,工廠里排出的污水經過這條水管就會變回干凈的水了。”雖然孩子們的想法有點離奇,但卻證明幼兒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水平去想問題的。
在實踐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思維開闊了,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淺談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操作法在數學活動中的運用
下一篇:幼兒園數學教育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