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理解
兒歌,模仿兒化發音及角色的音調,嘗試用不同動作來表現
兒歌內容。
2.在聽、說、看、演、玩中感受體驗京韻兒歌幽默詼諧的獨特韻味。
【活動準備】
ppt課件 錄音 頭飾道具若干 蛙鳴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了解兒歌中角色的稱呼。
1.聽蟈蟈和蛐蛐叫聲,引起幼兒的關注。
2. 看國畫風格的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小哥倆兒。
二、在看看、找找、說說中學習兒歌前半部分,發現并體驗兒歌的獨特韻味。
1. 教師在節奏鼓點中,表演兒歌前半段,引發幼兒學習愿望。
2. 共同尋找兒歌的特點,模仿兒歌里有趣的發音、動作。
發現帶兒化音詞眼,模仿體驗北方人說話的特點。
② 發現角色發音不同,嘗試發出有粗細輕重區別的音色。
③ 發現動作夸張有趣,表現對應角色的典型動作。
3. 用兒化音、動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兒歌,在說說做做中感受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三、 在聽聽、玩玩、演演中學習兒歌的后半部分,大膽表現哥倆吹牛的語言和動作,體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
1. 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來解釋吹牛的含義,為后半部分兒歌內容作鋪墊。
2. 聽錄音,感知兒歌的句式結構。
3. 看圖幫助了解對白含義,借助動作提示兒歌內容,表現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樣。
4.分角色練習對話,在呼應表演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兒歌的內容和動作。
四、 語言、聲音、節奏、動作、頭飾配合完整表演兒歌,體會并大膽表現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1. 戴頭飾兩兩結對表演兒歌,拍手打節奏欣賞同伴的表演。
2. 教師以京韻大鼓的唱腔揭示兒歌的結局,體會幽默結局中蘊含的道理。
【幼兒園大班兒歌《蛐蛐和蟈蟈》教案】相關文章:
• 大班音樂:竹樂飄飄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春天(二)
•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三條魚》簡案
•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大樹媽媽(欣賞)
• 幼兒園大班兒歌:春天的秘密
• 幼兒園音樂教案:我的大鞋會唱歌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洋娃娃跳舞
• 小雨和花(音樂)
• 幼兒園大班打擊樂活動——《小紅帽》
•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胖國王減肥
• 幼兒園大班打擊樂——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