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教師給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就是給幼兒創設可以幫助他們操作運用多種語言交流行為的交往情境。”這句話讓我想到去年我所做的一個課題《情景講述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的確,語言常常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景被理解的。著名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成功的語言課堂教學應為課堂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幼兒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以下是我在情景講述活動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1、對談話活動創設情景。如“有人來敲門該怎么辦”這個話題,我們一開始沒有進行情景化教學,只是問幼兒這一問題,讓幼兒討論,發現很少有孩子感興趣,有的幼兒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換了一種談話方法,我躲在門后敲門,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有的孩子馬上沖出來為我開門,我就問他為什么要開門?他說:“老師在敲門呀。”這時敲門聲又響了,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了聲音,我趕緊問他們,我們該怎么辦呀?并加上了一點緊張的語氣和表情來營造氛圍,孩子們開始討論了,有的說,去開門呀;有的說,不開,要是壞人怎么辦?有的就忍不住問了:“誰在敲門?”門口那個人說:“我是你媽媽,請開門。”“不是我媽媽呀。”那個孩子說。我問他:“那門開嗎?”孩子們一起說“不開。”接著孩子們又問了許多問題,門外的老師也一一回答了,最后我說“呀,是。1)班的何老師,我聽出來了。那我們開門嗎?”“開門吧。”孩子們說。本次活動,我們發現要進行談話活動,創設情景非常重要,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情景化教育中熱情高漲,思維活躍,參與度非常高。
2、對故事活動開展情景化教育。教育過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而“情景”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趣聞、趣事,以及故事、詩歌設定的場景,讓幼兒通過觀察進行學習的過程。《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要明確,幼兒學習的過程是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為幼兒創設探索學習的環境,引導幼兒通過看看、想想、說說培養幼兒動口、動腦的能力,并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來完成教育目標。因此,“情景”教學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傳統的語言教學即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問——幼兒答。這種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能讓幼兒學到什么呢?近年來,學前教育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創新,開放的教學環境,激勵著教師們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方法和新經驗。如: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們多次嘗試使用“情景”教學,并且開展了一些具體的活動案例。如:木偶劇的表演、手指玩偶的表演等等,都是先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讓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和評價。通過讓幼兒觀看表演既理解了文學作品的內容,又通過思考和講述、等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口語表達的能力,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高,因此活動目標也得到較好的實現。
【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相關文章:
• 淺談如何在生活中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 托班幼兒的口語發展
• 語言教學與學生情感因素的激發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造
• 不同類型的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作用
• 大班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研究
• 幼兒語言教育的改革與變化
• 運用多種方法指導早期閱讀
• 有效教學讓孩子悅讀
•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 注重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發展
• 兒童早期第二語言學習與課程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