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學活動的遺留材料,通過師幼互動后的活動生成,真正淋漓盡致的發揮了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深刻體現了教師的所思所想、體現了集體智慧、體現了變廢為寶的科學理念。
“秋天”是幼兒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是一個為幼兒這一學習主體服務的豐富的客體資源。從這個主題資源中,我們認識了秋天的花、樹;感受了小草樹葉的變黃、枯萎;了解認識了秋天收獲的種種農作物、果實。在“認識秋收的農作物”的教學活動后,留下了許多孩子們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的許多東西:有水稻、芝麻、黃豆、玉米等的秸桿、種子;有紅薯、芋頭、蘿卜、南瓜等秋天的果實;還有大栗、南瓜子、花生、棗子、紅豆等干果。作為幼兒認識的對象,他們已經發揮完了作用。但是,怎樣能再次利用這些大家辛苦收集來的資源,讓他們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我們和孩子共同思考,生成了許多新的教學活動。充分的、綜合的、多元的利用了這些教學材料,看看我們是怎么做的吧?
1.制作標本:將各種種子類物品放進透明的玻璃瓶。將果實放進自然角中的透明盤子。讓孩子們自己制作標簽:畫植株長成時的模樣。貼在上面成為標本。
2.制作墻飾,美化教室:將各種秸桿用大紅色紙條捆扎后貼上紅黃色的“豐”字方斗,圍繞于稻草制成的“糧倉”四周,表現豐收喜慶的氣氛。秸桿上讓幼兒發揮自己收集資料的能力,懸掛上幼兒收集到的關于這種植物的相關知識的小卡片。成為一幅融科學性、知識性、幼兒參與性于一體的美麗墻飾。
3.品嘗秋天的味道:將紅薯、南瓜等果實放進生活工作區,大家洗、切、煮。自己動手將它們制成食物,然后分享、品嘗,感受秋天的味道!
4.成為幼兒美工創作的材料:針對南瓜、山芋、蘿卜數量多、形態多、易收集的特點,我預設了一個以南瓜、山芋、蘿卜為原形的想象造型活動。我幫孩子們準備了各種輔助材料:大頭針、圖釘、彩紙、膠水、牙簽、彩色貼紙等。孩子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動手創作了許多造型生動、形態各異的作品。
一個教學活動的遺留材料,通過師幼互動后的活動生成,真正淋漓盡致的發揮了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深刻體現了教師的所思所想、體現了集體智慧、體現了變廢為寶的科學理念。
【案例:教學材料的多元利用】相關文章:
•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與調整
• 廢棄材料DIY的動物與昆蟲
• 蛋糕店區角投放材料
• 可回收材料制作而成的創意置物架
• 廢棄紙箱和錫箔材料手工DIY制作便攜冰箱
• 科學教學中的材料提供應注意的事項
• 可回收材料制作的衣服夾狀LED臺燈
• 簡單幼兒折紙狗狗和狗窩的方法 材料是便簽紙
• 黏土類材料制作的精美迷你模型
• 如何在生活中挖掘適合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的各類材料
• 案例:材料的多樣性
• 動物骨骼等奇怪材料DIY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