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次游戲中,教師應將這個情況如實向幼兒說清楚,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對孩子做發型的動作進行指導。重新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案例:
班級上有一群愛美的女孩子,她們留著長長的頭發,夾著漂亮的發飾。每當自由活動或是角色游戲時,她們都會聚集在“娃娃美容店”模仿洗頭,按摩,做發型。可是這兩次的角色游戲,教師卻發現以前門庭若市的“娃娃美容”店這次卻無人問津了。游戲場面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四周圍多了很多“無業游民”(無事可做的小朋友)。教師仔細觀察了以前那些“美容師”,她們都改行了,如潘圓圓、陳詩瀅到銀行當營業員,陳佳薇、孫慧玲到茶館當服務員;顏佳琪、王婉婧去幼兒園當老師……眼著顧客來了,美容院沒有美容師,教師急忙請幾個男顧客來當美容師,哪知這些男的美容師就是沒有象女孩子那樣細心地為顧客服務,一下子告狀之聲四起:老師,歐輝強不能當美容師,他的動作太用力了,把我的頭都洗耳恭聽疼了;傅茂賢不能當美容師,他都是幫振淮先,不幫別人洗……
唉,怎么辦呢?期待下次游戲時以前的金牌美容師能回來。
可是,下次的游戲時,美容店竟然無人問津了。
反思:
為什么?原因何在?
教師悄悄地問了班級公認的“美容師”潘圓圓。原來都是因為教師的一句話惹的禍——
在一次游戲結束之后,教師看到陳佳薇披頭散發,就批評玩“美容店”的小朋友,你們的美容店怎么搞的?顧客進去做美容要變得更漂亮,怎么你們的美容師把顧客變得這么難看?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還是有限的,她們會模仿各種動作,但并不代表她們都會做好象扎頭發這樣精細的動作。要求她們在40分鐘里完成洗頭、洗臉、按摩、做發型等事情實在有點難。教師當時的順口批評沒有考慮到幼子的年齡特點,只從成人的角度看問題,以致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對策:
在下次游戲中,教師應將這個情況如實向幼兒說清楚,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對孩子做發型的動作進行指導。重新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案例:不輕易批語幼兒的游戲行為】相關文章:
• 案例:區角游戲分析
• 大班智力游戲說課稿:造火車
• 案例:音樂游戲“紅綠燈”
• 中班聽說游戲《猜蓮子》說課稿
• 托班音樂游戲說課稿:小小雞
• 案例:在無意與有心之間生成游戲主題
• 大班聽說游戲說課稿:堆饅頭游戲
• 案例:讓游戲更有價值更有活力
• 案例:大班自選游戲案例分析
• 案例:角色游戲中的數學
• 案例:齊齊想加入“娃娃家”游戲
• 案例:還給幼兒游戲的掌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