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秋天多美好——各種各樣的瓜
活動一:種瓜(一)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學會朗誦詩歌。
2、說出香瓜和黃瓜的外形特征,了解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
2.胖奶奶和瘦爺爺的指偶各一個;磁帶及錄音機。
3.實物香瓜和黃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分別用左右手手指操縱胖奶奶和瘦爺爺指偶,通過情景對話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爺爺:嘿!我是瘦爺爺。
胖奶奶:我最愛種瓜。
瘦爺爺:我也愛種瓜
胖奶奶: 我種的瓜又大又圓
瘦爺爺:我種的瓜又細又長。
胖奶奶和瘦爺爺中的是什么瓜呢?他們的瓜是怎樣長大的呢?請聽詩歌《種瓜》
2、教師完整朗誦詩歌一遍(或播放錄音),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教師朗誦詩歌一遍,幼兒傾聽。
請幼兒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實物香瓜和黃瓜,請幼兒觀察后說說香瓜和黃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可以從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較)
3、教師朗誦哥哥第二遍,邊講邊提問并在黑板上用簡單的圖示表示香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種在泥土里。
瘦爺爺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種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發了芽,瘦爺爺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兒王地上爬。
瘦爺爺種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種的瓜開了花,瘦爺爺種的瓜也開了花。
胖奶奶種的瓜,花兒謝了結了小瓜。瘦爺爺種的瓜,花兒謝了也結了小瓜。
長呀長呀,哇,胖奶奶種的瓜和胖奶奶一樣,又大又圓,那是什么瓜?(香瓜)
長呀長呀,嗨,瘦爺爺種的瓜和瘦爺爺一樣,又細又長,那是什么瓜?(黃瓜)
提問:香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
4.、使用《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麗》第14~15頁上模仿添畫香瓜、黃瓜。
添畫香瓜和黃瓜。
對照第14~15頁的畫面進行對應朗誦。
活動二:種瓜(二)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愉快的情緒,學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磁帶及錄音機。
2、 X X 0 I X X 0 I 節奏卡一張;與歌詞對應的自制圖譜
活動過程:
1、任務引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種瓜》的歌曲,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歌曲里面種的是什么瓜?
2、學習新歌。
(1) 了解歌詞內容。
教師范唱歌曲第一遍后提問:歌曲里面種的是什么瓜?你最喜歡哪句歌詞?(教師根據幼兒對歌詞的片段回憶,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了解歌詞內容)
2)熟悉記憶歌詞。
教師范唱歌曲第二遍,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便于幼兒理解并記住歌詞。
彈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兒在琴聲伴隨下有節奏地念歌詞二遍。
3)學唱新歌。
請幼兒連貫地跟唱歌曲,重點示范和練習附點音符、休止停頓。
出示X X 0 I X X 0 I 節奏卡,請幼兒輕聲哼曲,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詞。
重點練習“抱呀,抱呀”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
幼兒邊唱邊坐在位子上表演動作數次。
3、學習歌表演。
(1)將幼兒分長兩大組,分別扮演“小朋友”和“瓜”進行歌表演。
(2)老師扮演“瓜”。全體幼兒扮演“小朋友”進行歌表演。
(3)全班幼兒兩兩結對,自由分配角色進行歌表演。第二次交換角色表演。
4、創編歌詞。
(1)教師示范改編歌詞: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長絲瓜。長絲瓜呀長絲瓜,摘呀,摘呀,摘呀摘回家。
(2)請幼兒相互討論,嘗試改編歌詞。
(3)請幼兒演唱改編的歌詞。
(4)選擇幾位幼兒改編的歌詞,全體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三:哪條瓜最長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測量的方法比較瓜的長度,體驗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測量工具:繩子、小棒、皮尺。每組一張測量記錄表、筆。
3、實物黃瓜、絲瓜、苦瓜每組一份。(注意這些瓜要較直,長短差異不要很明顯)
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1)認一認。這些都是什么瓜?(出示黃瓜、絲瓜、苦瓜各一個,零散擺放)
(2)提出任務。我們如果要知道這些瓜中哪個瓜最長,怎么比才能知道?
目測:能進行一個大概的比較,不是特別準確。
比較:把一端對齊平著擺放比;把瓜豎直比。
用工具進行測量:能夠比較準確地知道哪個瓜是最長的。測量工具可以用繩子、皮尺等。
2、學習分組測量。找出每組最長的一個瓜。
(1)先用目測的方法判斷瓜的長短,并做好記錄。用數字1~3來進行記錄,1表示最長的,3表示最短的。
(2)幼兒嘗試用小棒量,引導幼兒找準起點、終點。(注意測量的線路、測量工具有無首尾連接等。為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打下基礎)
(3)幼兒嘗試用繩子量,經比較作出判斷。(提醒幼兒量后做好記錄)
(4)用皮尺量,指導幼兒看皮尺,比較長度,做好記錄。
3、匯總測量結果。找出所有瓜中最長的一個瓜,再次進行比較。
活動四:瓜的一家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瓜,知道瓜是由柄、蒂、皮、肉、瓤、籽組成。
2、通過觀察比較、品嘗等活動,了解瓜的不同外形特征及不同口味與吃法。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
2、南瓜、冬瓜、黃瓜、木瓜、絲瓜、苦瓜、香瓜、哈密瓜等實物或圖片若干(最好是實物)。
3、貼有“菜場”和“水果店“塑料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瓜。
(1)瓜的一家有許多成員,請大家先說說自己知道或吃過哪些瓜?(隨著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實物或圖片)
(2)說說這是什么瓜?
(3)結合《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第12~13頁“瓜的一家”上的圖片,請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2、比較瓜的異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大膽表述。
(1)出示南瓜、冬瓜、黃瓜、絲瓜、香瓜、哈密瓜,觀察比較外形特征。
提問:看一看,這些瓜的形狀有什么不一樣?顏色有什么不一樣?
摸一摸,這些瓜的皮是怎樣的?(冬瓜,滑滑的,表面有層細毛;南瓜,很粗糙,感覺有一個個小坑;絲瓜,有點粗糙,有明顯的紋路;黃瓜,粗糙的,有小刺,小刺掉了以后有顆粒;哈密瓜,有點粗糙,有紋路)
(2)你在這些瓜身上還看到什么?(柄、蒂)柄、蒂有什么不一樣?
(3)切開瓜,觀察并比較瓜的內部特征。
提問:看看,瓜的里面有什么?瓜肉的顏色有什么不一樣?摸摸看有什么不樣的感覺?聞一聞,有什么不同的氣味?舌頭舔一舔,有什么不同的味道?
找出這些瓜的瓜瓤,看看、摸摸有什么不一樣?
找出這些瓜的瓜籽,比一比這些瓜籽的顏色、大小、形狀有什么不一樣?你吃過哪些瓜籽?味道怎么樣?
(4)小結瓜的特征:這些瓜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有柄、蒂、皮、肉、瓤、籽。
3、談談瓜的吃法。
你知道這些瓜的吃法嗎?你們家是怎么吃的?(生吃、炒了吃、煮著吃、腌著吃、榨汁吃等)
4、游戲“送瓜”
(1)幼兒分組將桌上的蔬菜和水果的實物(或卡片)分成兩堆,將屬于蔬菜的瓜送去“菜場”,將屬于水果的瓜送去“水果店”。
(2)討論送瓜過程中的問題。
(3)引出“交集”。如西紅柿、黃瓜既是蔬菜又可以當水果。
活動五:你最喜歡吃什么瓜
活動目標:
1、通過剪一剪、貼一貼、涂一涂的方法制作柱形統計圖。
2、運用柱形統計圖統計“小朋友最喜歡吃什么瓜”。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學》、人手一份制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
1、你最喜歡吃什么瓜?
2、用什么發法可以知道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什么瓜?(舉手、投票等等)
二、自制柱形統計圖統計“小朋友最喜歡吃什么瓜”。
1、幼兒調查班級中10位小朋友分別喜歡吃什么瓜,邊調查邊根據結果,剪下數字貼到相應的位置中去。
2、幼兒交流調查結果,教師引導幼兒檢查調查人數是否齊全,最后說一說調查的結果:自己調查的10位小朋友最喜歡吃什么瓜,有幾人?哪一種瓜最不喜歡吃,有幾人?
三、教師小結。
活動六:種甜瓜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了解甜瓜生長的必要條件和變化過程。
2、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模仿詩歌第一段的結構,嘗試仿編詩歌第二段。
活動準備:磁帶
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種甜瓜》的詩歌,詩歌中說了小明哥哥、小珍姐姐種甜瓜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明哥哥是怎樣種甜瓜的。
二、學習詩歌第一段,提問:小明哥哥是怎樣種甜瓜的?
1、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掛圖“種甜瓜”,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2、教師邊指掛圖,邊再朗誦詩歌一遍。提問:詩歌中有沒有不理解的句子和詞?
(在此環節中,教師可啟發幼兒理解“瓜蔓兒不愿快快長”、“干巴巴”、“青疙瘩”等句和詞。
3、幼兒學習朗誦詩歌第一段。
三、仿編詩歌第二段。
1、提出任務:小珍姐姐是怎樣種瓜的呢?我們一起看著圖片,根據第一段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有序地進行仿編。
(在此環節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幼兒用對比的方法進行仿編。如“不澆水,不上肥”,運用幼兒創編的句子,千萬不要堅持使用原有作品中的“勤澆水,勤上肥”)3、教師在幼兒仿編句子基礎上進行梳理提煉,匯編成詩歌第二段,請幼兒欣賞,讓幼兒體會自己仿編的成果。
4、幼兒學習朗誦詩歌第二段。
四、聽錄音,閱讀《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種甜瓜”,學習完整朗誦詩歌。
(在此環節中可讓幼兒欣賞配樂詩朗誦“種甜瓜”,第一遍要求幼兒安靜地聽,第二遍可輕輕跟誦,第三遍課邊跟誦邊做動作)
活動七:瓜果超市
活動目標:
1、學習確定瓜果的價格,并制作價格標簽。
2、學習5以內的組成,學習用數字記錄操作的結果。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學》、已參觀過水果店,菜場、超市,各種瓜的圖片若干、價格標簽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瓜果超市”,把同類商品放在一起。
2、集體商議瓜果價格。
出示大記錄表,幼兒共同商議瓜果的價格后,教師把數字填在大記錄表的價格欄中,幼兒也在自己的小記錄表上填上相應的數字。
3、給每種瓜果制作價格標簽。
4、參觀“瓜果超市”并購物。
A、教師帶領參觀瓜果超市,引導幼兒觀察瓜果上的價格標簽。
B、游戲“買賣瓜果”。
C、分享交流,共同討論用五元錢買瓜果有幾種買法。引導幼兒找出5的組成規律。
D教師將幼兒記錄的結果有規律的擺在黑板上,并進行歸納。
5、學習用數字來記錄5的組成與分解。
活動八:田鼠偷瓜
活動目標:
1、練習鉆的動作,鍛煉追逐、躲閃等動作的敏捷性。
2、體驗活動的驚險與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貓頭鷹頭、田鼠頭飾飾若干,場地準備:用六把椅子和一根皮筋圍成“瓜地”,里面放上皮球,表示“西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邊念兒歌“小老鼠,吱吱叫,愛吃麥子愛吃米,吱吱,這邊找找,那邊瞧瞧!”邊做基本動作。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用兩把椅子拉一根高度為80厘米的皮筋,提問:前面有個洞,我們怎樣才能通過它?(引導幼兒用正面鉆的動作)
2、幼兒自由嘗試鉆過山洞,教師提示動作要領:身體和頭都要彎下去,不要碰到山洞的右臂。
3、教師逐步降低山洞的高度,直至50厘米,引導幼兒不斷壓低自己的身體去鉆爬。
4、游戲“偷田鼠”。請一名幼兒戴貓頭鷹頭飾,蹲在瓜地周圍假裝睡覺。其他幼兒扮演老鼠,一邊念兒歌“貓頭鷹,誰大覺,田鼠輕輕鉆進田,偷了西瓜快快跑。”一邊鉆進瓜地抱起一個西瓜就跑。兒歌念完后,貓頭鷹醒來,叫一聲“是哪個在偷瓜!”站起來抓田鼠。被抓住的田鼠停止游戲一次,跑回“田鼠家”的田鼠繼續游戲。
游戲可更換角色反復進行。
三、請幼兒把“西瓜”搬回家。
活動九:瓜果變變變
活動目標:
1、根據瓜的外形特征進行合理想象,并利用輔助材料進行創意造型活動。
2、發展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幼兒收集瓜果等資料 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借助想象,教師手持絲瓜,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橫、豎、斜等)觀察,想象,說說像什么?
二、結合《小朋友的書·秋天多美好》“瓜果變變變”,欣賞多幅瓜的生動造型圖。
說說這是由什么瓜變成的?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的?這樣的變法巧妙在哪里?你喜歡哪個造型?為什么?
三、幼兒自由挑選一個喜歡的瓜,與同伴互相說說像什么?可以怎么變?
四、了解、自選需要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教師巡回觀察個別指導。
教師的指導應盡可能體現層次性,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應進行
有創意的制作,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相應的范例,請其模仿制作。
五、展示作品、分享、評價。
1、分享交流,說說自己把什么瓜變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做的過程中碰到過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說說別人的作品變得巧妙地地方在哪里?
活動十:小兔搬家
活動目標:
1、鍛煉手臂力量,提高鉆、跑等能力。
2、感受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廢果奶瓶制成的“拉力器”人手一個,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白兔頭飾,牛皮筋兩條,塑料筐四只,立圈四個,毛娃娃,自制家用電器模型玩具,紅、藍、黃
、綠積木若干。
2、錄音機,錄有雷聲、雨聲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把“拉力器”夾在兩腳之間當尾巴,聽音樂一起跳到活動場地。利用“拉力器”活動身體各個部位。
(二)自由探索,分散練習。
1、想一想,拉力器還可以怎么玩?
2、幼兒大膽設想并嘗試各種新玩法。
3、讓個別幼兒演示新玩法,其余幼兒模仿學習。
4、再次自由玩拉力器,能力弱的幼兒模仿著玩,能力強的幼兒可發揮想象、不斷創新。
(三)【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秋天多美好——各種各樣的瓜】相關文章:
• “冬天”的主題反思
• 幼兒園大班主題說明:謝謝你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我們畢業了
• 幼兒園主題預設方案《我們的身體》
• 大班主題活動:中國娃
•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
• 幼兒園大班主題:紅紅中國結
• 綜合活動:車輛總動員
• 幼兒園中班主題:好吃的食物
•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來來往往
• 大班主題教案:豐收的季節(下)
• 大班系列主題活動:體育游戲“貼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