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幼兒園在此基礎上還實施了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在對幼兒實施游戲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有以下兩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一、精心編制各種教學游戲
我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編了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游戲“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認識數字“7”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游戲“樹葉變變變”則是讓幼兒通過想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編制游戲時,我還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如在游戲“飛舞的彩球”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結伴玩彩球,還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單位時間內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二、靈活指導各種性質和形式的游戲
在不同形式的游戲中,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身份進行指導,在幼兒個別玩的游戲中,我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幼兒的游戲為準則。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我主要以觀察為主,并以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我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幼兒的游戲中主要包括觀察、想像、記憶、思維等認知成份,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言語和操作貫穿于整個過程。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于游戲的整個過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會先對所提供的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觀察,并思索“把它們做成什么?”然后邊觀察邊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見,游戲構成了發展兒童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想像、思維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兒在以“秋天的顏色”為主題的教學游戲中,在教師的啟發下,能從山林、湖水聯想到大海,從小草、楓葉、菊花聯想到松樹,進而仿編詩歌。因此,我在設計游戲時有意識地滲透各種認知成份,如設計結構游戲時,要考慮充分滲透觀察成份,設計角色游戲時,考慮充分挖掘兒童的想像力,在設智力游戲時,則要更多地滲透思維成份,同時要將各類游戲作協調安排,從而促進幼兒認知全面地發展。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傳授的內容巧妙滲透到游戲中,讓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一,使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713700陜西省涇陽縣幼兒園)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探索】相關文章:
• 幼兒園懲罰教育的使用策略
• 南京天價幼兒園
• 走訪阿爾德朗斯村幼兒園
• 鄉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 防止與糾正幼兒園小學化
• 農村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
• 夏季,幼兒園遭遇“手足口病”
• 淺議如何組織幼兒園戶外活動
• 幼兒園飼養活動的有效開展
• 農村幼兒園親子體育游戲活動開展
•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幾點思考??
• 淺議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新課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