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主要闡釋的是教師的教學和兒童內在發展之間的關系:教師的有效教學能夠促進兒童向“最近發展區”發展。把握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便能加速兒童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充分的運用這一理論來指導其幼兒園教學實踐,以此來促進幼兒不斷朝更高的“最近發展區”發展。
關鍵詞 維果斯基 “最近發展區”理論 幼兒園教學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
在維果斯基的教育教學理論之中,“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其教育理論的代表,也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兒童教育理論之一,自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維果斯基著作的英文版問世之后,維果斯基的理論對于整個世界的影響日益巨大,尤其對幼兒教學的指導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這個理論在1998年傳入中國以來,也受到了中國教育理論界的重視。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它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和觀察所能夠完成的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在這里提出了兩個概念,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那么什么是“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呢?所謂現有發展水平即指兒童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自身能夠獨立解決問題或完成現有的學習任務的智力水平,傳統的智力測驗所要了解的就是這種水平;而所謂“最近發展區”則是通過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成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來確定的。現在的新的課程觀,所注重的已不再是單純測驗兒童現有的智力水平,而是向更高的方向邁進――兒童潛在能力的挖掘。在當今社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表現出更多的創造能力,兒童潛在能力的挖掘非常重要。因此,維果斯基的這一理論,不僅在當時是影響巨大的理論,在當今也是指導教師進行教學的“路燈”。教學應當注重兒童潛在能力的挖掘,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推動兒童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從上述觀點出發,維果斯基提出了“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的論斷。維果斯基認為教學決定著智力的發展,因此,如果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是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那么教育過程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發展的源泉,學生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或阻礙。教學只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才是良好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認識與近年來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針對實際的教學,維果斯基還提出了“學習的最佳期限”的概念。他認為,兒童對于某種技能的掌握都有一個最佳的期限,雖然教學必須以兒童的發展與成熟為前提,但是,對于“最近發展區”理論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識別出兒童學習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讓教學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如此一來,教學方能達到最佳效果。維果斯基認為“教學創造了最近發展區”,因此他對“最近發展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后人的學習過程中,也認識到“最近發展區”對幼兒的教學起到很大的理論指導作用。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教師應當通過對兒童的觀察以及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來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從而為教師引導兒童向“最近發展區”發展提供幫助
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概念指出教學要想促進兒童的發展,其前提條件是了解和確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但是想要了解和確定兒童的這一“最近發展區”,絕對不是一個教師通過一次或幾次的游戲就能夠判斷出來的,這需要教師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判斷,才能充分的掌握兒童的各種情況。尤其在中國,一般都是大班教學,教師想要了解每一個兒童的情況是很困難的,但是,現在家庭又很重視兒童的教育,尤其是在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兒童的學前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視。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筆者認為,首先,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小班教學的話,一個教室里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教師來進行教學。教師各有分工,之后教師要相互交流,促進了解。其次,多與孩子和家長溝通,這樣能夠更好地掌握幼兒現在的狀況。
(二)教師應當走在教學的前面,發揮其“更有能力者”的作用,為兒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的教學
維果斯基認為,教育教學的作用就在于創造“最近發展區”,推動或加速兒童內部的發展過程,為兒童的心理發展創造條件。教師是組織教學的人,具有更高的心智技能和發展水平。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能夠給予兒童的就是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教育兒童的經驗,根據以往的經驗,教師能夠很好的判斷出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是很好的組織者。再者,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加以改進,在此教師是很好的“反思教學者”。這兩方面都表明了教師的“更有能力者”的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更多的可能性的教學。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搭建“腳手架”促進兒童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這里的“腳手架”也就是建構主義理論中所說的“支架”,它運用于教學中就是建構主義所說的支架式教學。支架式教學的定義是: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的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這種教學理論很好的詮釋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扮演的角色,為了能夠促進兒童向“最近發展區”發展,教師要善于搭建“腳手架”,在兒童遇到問題時(超越了現有的知識水平),不是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兒童或是任憑兒童自己去苦尋問題的答案,而是給予兒童一定的提示,兒童遵循著教師的提示,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逐漸的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應當鼓勵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之間的合作,鼓勵兒童在問題解決中學習,促使兒童向“最近發展區”的發展
維果斯基認為教學應當是一個以兒童“最近發展區”為核心,不斷造就和跨越兒童“最近發展區”的過程,也就應當是一個教師與兒童積極互動、進行有效合作與交流的過程。這是促進兒童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通過提供具有問題情境的游戲,讓兒童們分工合作完成游戲,讓兒童們在游戲中解決實際的問題,不僅貼近了兒童的實際生活,還增強了兒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在兒童出現問題的時候,給予一些必要的啟示,通過他們的獨立思考,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這樣,通過游戲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得兒童在游戲中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發展。
(五)由于兒童之間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的情況存在著差異,教師應當在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理解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材施教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存在著兩種水平,這兩種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但是如何界定兒童現有的水平,是幼兒教師所面臨的一大問題。首先,兒童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是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其次,每個兒童都有個體差異,他們的知識經驗不同,興趣愛好各異,因此他們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心理發展潛能不同。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大致了解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如父母的情況,兒童的家庭情況,以及生活的社區的情況等。對這些情況的掌握能夠利于教師更加充分的了解兒童,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本。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和設置各種難度不同的游戲來測定兒童當前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從而根據各種綜合的結果來界定兒童現在所處的水平。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差異的情況下因材施教,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在筆者看來,很多的教育理論都是個體思維的指導,但是不能把個人的思維給限定住了,在國外使用的理論,不能照搬到我們國內來使用,所以,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了,遵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道路,走出符合我國特色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道路,走出具有每個教師特色的 “最近發展區”實踐道路。這樣的理論才是真正的教育科學所追求的“理論”。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2]趙南,“最近發展區”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J].《學 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3]王小明,《教學論-心理學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35-236
[4]劉占蘭,廖貽主編,《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朱家雄,《中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如何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導幼兒園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與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
• 上幼兒園怎么選?
• 幼兒園教師教學關注的初步研究
• 幼兒園階層化拷問教育公平
• 淺談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有效策略
• 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研究
• 探索新時期幼兒園家長工作
• 幼兒園床上用品質量分析及探討
• 新的幼兒園
• 幼兒園游戲活動現狀及分析
• 幼兒園教育要重視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