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幼兒禮儀教育對幼兒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包括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建設幼兒禮儀教育教材以及舉辦各種禮儀教育活動等。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環境
一、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幼兒禮儀就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
對個體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是幼兒個體成長的必然要求,但個體禮儀習慣的養成具有顯著的階段性。國內外諸多研究表明,在個體發展中,某些行為的習得有一個關鍵期。在此關鍵期內,個體處在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外界及時給予幼兒必要的刺激和幫助,某種行為能力就會迅速發展起來,并產生長久的影響。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蒙臺梭利就曾指出: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期是2.5~6歲。如果錯過這一機會,就像我們在織毛衣時丟掉了一針,即便發現了,日后再補也總有補過的痕跡,而如果沒有發現,丟掉的一針將來可能成為一個大洞。只是毛衣丟掉一針可以拆掉重織,而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卻難以重來。因此,在幼兒期開展兒童禮儀教育不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而且應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就社會而言,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一個國家的未來在于孩子,一個孩子的未來在于教育。禮儀教育無疑對孩子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在構建和諧社會、提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大環境下,禮儀教育已備受國人關注。然而目前幾乎所有的幼兒園、小學都尚未開設專門針對兒童的禮儀教育課程,這既有歷史的原因,也與家長以及整個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有關。而全社會對兒童品格、禮儀教育的輕視無疑會從根本上最終制約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與國民素質的提升。
此外,幼兒園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是必須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直接原因。目前孩子們在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往往是家里幾代人圍繞一個孩子轉,這使得現在的孩子在家如同小皇帝或小公主。長期的驕縱溺愛使得孩子們的禮儀意識越來越淡薄,在幼兒園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對家長和教師的不敬言行,他們或者在言語上臟話連篇,或者在行為上魯莽無禮。如有的孩子張口閉口“你奶奶的”“去死吧”等,在遇到沖突時更是直接拳腳相向,毫無禮儀可言。由此可見,現實的教育狀況也迫切需要我們開展幼兒禮儀教育。
二、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途徑
(一)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
觀察和模仿是幼兒最初和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兒童主要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學會新的行為規范。因此,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接觸的環境對幼兒禮儀意識的培養和禮儀行為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幼兒園的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實施禮儀教育同樣要遵循這個規律,要把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作為實施幼兒禮儀教育的首要途徑來抓,有計劃、有系統地為幼兒創造一個整體的教育環境,完善情感教育機制,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和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1.規范教師行為,為幼兒樹立良好的禮儀學習榜樣。
“與榜樣相比,沒有任何事情能這么溫和而又深入地打動人的心扉。”因此,禮儀教育必須重視榜樣的示范作用。作為經常與孩子們接觸的主要人群,教師在幼兒禮儀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為此,幼兒園要充分認識教師的這一作用,并利用這種作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教導兒童以及培養其禮貌風度的方法中,最簡單易行且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將兒童應作出或避免作出的事情的榜樣放到他們跟前。”這樣,教師通過自身良好的禮儀行為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禮儀意識,并促使幼兒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踐行禮儀規范。
2.創設禮儀環境,為幼兒創造禮儀學習的良好空間。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也是幼兒禮儀學習的必要條件。在教室布置方面,干凈整潔的茶藝室在茶香裊裊中彌漫著茶文化的久遠與厚重,可以讓幼兒深刻感受傳統文化與禮儀;走廊和班級的室內相關主題墻飾布置,可以讓孩子們隨時感受生活中的禮儀事件;溫馨而經典的勵志警語和班級內設置的禮儀小標兵欄,可以時刻警醒教師做好孩子的榜樣;在教室外面,幼兒園可以懸掛“家長日常行為規范”“教職工禮儀行為規范”;宣傳欄內可以開設專門的禮儀活動展示專欄等。這種無所不在的禮儀文化宣傳,可以使孩子、教師與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禮儀常識,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運用。
3.提供實踐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禮儀學習的效果。
幼兒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幼兒禮儀行為的養成。因此,幼兒園要創造機會讓幼兒體驗良好的禮儀行為帶來的積極情感。如幼兒園可以將晨間接待活動作為展示幼兒禮儀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讓禮儀寶貝身穿園服,肩披綬帶,端莊挺拔地站在幼兒園門兩側,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幼兒和家長,一聲聲“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們燦爛的笑臉,不僅給充當禮儀寶貝的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給入園的每一位幼兒與家長帶來了舒心,營造了和諧、溫馨的氛圍。另一方面,幼兒園可以設置“小小宣傳員”“小小監督員”等崗位,通過具體的禮儀實踐活動培養幼兒“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良好品質。
(二)建設禮儀教材體系,為禮儀教育提供持續發展的保障
幼兒禮儀行為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堅持不懈的進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幼兒禮儀教育必須常規化,幼兒禮儀教材建設正是實現和保障幼兒禮儀教育常規化的基礎。
1.積極組織禮儀教學研究,征集禮儀教育活動方案,建設禮儀教育資源庫。
幼兒園應積極發動教師們開展幼兒禮儀教育教研活動,研究幼兒禮儀教育活動案例,征集幼兒禮儀教育活動方案,并將之編輯成冊,作為幼兒園禮儀教育的資源庫。這些活動方案可以使抽像的禮儀道德概念在幼兒頭腦中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形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行為。
2.構建具有園本特色的禮儀教材體系。
為了更好地將禮儀規范與傳統深化為教師和幼兒的日常行為,還可以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將教師們自編自創的
兒歌、故事、歌曲以及許多淺顯易懂、瑯瑯上口的禮儀三字經匯編成冊,形成具有園本特色的禮儀教材體系。
(三)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機會開展禮儀教育是保障幼兒禮儀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
1.前期準備。
在幼兒禮儀教育活動開展之前,首先要讓家長了解開展幼兒禮儀、品格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應對教師隊伍進行禮儀培訓,以有效提高教職工學禮、懂禮、守禮的積極性,使其進一步將外在的學習內容內化。
2.以愛心教育為主導,以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為目標,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
在具體開展日常禮儀教育活動時,教師應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堅持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內容,通過挖掘民俗和民族文化,圍繞中國傳統節日設計主題活動,走進家庭、社區,讓幼兒親身體驗節日禮儀,如在“九九重陽節”,組織孩子們看望孤寡老人、關愛長輩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懂得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愛生命和生活,同時充分感受中國傳統節日帶來的快樂和文化熏陶。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爭創禮儀寶貝”“幼兒交往禮儀”“幼兒生活禮儀”“我與文明手拉手”“小手牽大手”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形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觀念,繼而養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行為。“六一”大型茶藝表演也是引導孩子們學習傳統禮儀文化,體驗傳統禮儀之美感的好機會,值得幼兒園和教師精心策劃與認真組織。
總之,幼兒禮儀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幼兒禮儀教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不僅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還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進而為孩子們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相關文章:
•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