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歡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良好的
音樂教育,更能促進幼兒全身心的協調、健康發展。但現實生活中的音樂教學環境及音樂教學與音樂活動的開展,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因此,要改善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就需要在完善音樂教學設備與師資隊伍的同時,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并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切實可行的、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現狀;提升策略;教學建議
溫家寶總理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江西省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說道:“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人才的培養,那就沒有未來”。從小抓起,從幼兒園抓起,使我們基礎教育的源頭具有良好的素質,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重視幼兒音樂教育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隨著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飛速發展,幼兒園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鄉各地,使多年來入托難的問題得到了緩解,讓更多的幼兒能夠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其中音樂教育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1)學令前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若以十七歲人的智力發展為一百,則兒童四歲時已具備50%,八歲時達到80%,剩下的20%是從八歲到十七歲的九年中獲得的。”可見3-6歲的幼兒時期,正是這些學齡前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在幼兒園除得到語言、美術等方面的教育外,其中音樂對兒童在智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國外經驗:一九五七年,前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社會受到極大的震動。為了尋找差距,培養人才的問題再一次被認真地進行研究。在有關專家討論自然科學教育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時,他們發現,音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創造力,而這恰恰就是今后音樂教育的目的和重點。于是他們首先在一些大學開展綜合性的音樂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逐步向中學、小學、幼兒園推廣,其效果比大學更好,尤其是幼兒園,因為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年齡期。這種通過音樂學習,重在培養學生思維與創造力地方法,最終形成聞名于世的“綜合音樂感教學法”,而受到各國的借鑒與學習。美國的科技水準也由此逐漸走向出世界的最前列。
3)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音樂文化發達與否,在某種意義上說,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當代一些文化教育發達的國家,音樂已成為學校與幼兒園一門重要學科。一個人的修養,不能缺少音樂,今天人們對此觀點的認識,比孔子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注重人的發展。通過音樂教學,盡量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來提高孩子們鑒賞能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聽與唱的過程增強音樂記憶力:在感受、欣賞的過程中陶冶情感:在想象、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聯想和創造力;愉悅的音樂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初步培養、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其在快樂的氛圍巾,體會音樂的樂趣,使音樂成為孩子們心靈最美好東西,使“美育”、“素質教育”能在入學前的幼兒期,得到相應的重視。
一、現狀
由于多種原因,幼兒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卻存在諸多不足,了解社會上不同幼兒園的辦學情況,有待我們在不斷改善辦園條件的同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現有條件下的音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最近的教育實習期問,我走訪了我們寶雞市的一些幼兒園,并在兩所幼兒園實習,經了解和實際考察,對整個市區幼兒園的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這些幼兒園的社會身份不同,辦學規模,教學設備、師資結構、師資待遇、特別是音樂設備的差別,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寶雞市區共有幼兒園近百所,其中歸教育系統管理的公立幼兒園有四所,如建國路幼兒園,西街幼兒園等;屬部隊、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十余所,如八一幼兒園,三八幼兒園等;剩下的近八十所均是私立幼兒園,如慧佳智能幼兒園,萌芽幼兒園等等。
1)在音樂設備方面:公立與部隊、企業幼兒園(以下簡稱公立),均建園較早,規模大,基礎設施好,由于國家等方面的早期投入,音樂設施相對比較齊備,整個教學具有或部分具有公益的性質。比如教學用的鋼琴、電子琴、風琴;可供幼兒練習的打擊樂器有鼓、鈸、鑼、鈴鼓、碰鈴、響板、串鈴等;可供演出的服裝、道具等:可供欣賞、排練用的音響、影視設備等等。而私立幼兒園由于規格大小不同,且多以贏利為目的,除多有可供教學用的電子琴與風琴外,其它設備均很有限。
2)在音樂教學方面:從小班到學前班的四年期間,公立幼兒園教學與音樂活動的安排,多以學生為主體,都有相對系統的計劃性和可行性,常體現出一定的科學性、條理性,實用性和創新性。而私立幼兒園的教學則參差不齊,有的尚可遵循音樂教學常規,與公立學校的差距正逐步縮小。有的教學常常以教師為主體,雖能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但功利性較強,獨立、隨意成分多。
3)在幼兒結構方面: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多為干部、城鎮職工子弟,在嬰兒期多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私立幼兒園,除個別具有“貴族”“專業”特色的幼兒園外,一般為干部職工子弟與城鄉結合部的農家子弟和進城打工人員子弟,這些孩子的音樂素質因家庭環境的區別而各有不同。
4)在教師結構方面:公立幼兒同的師資。多源于大專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音樂方面,多具備吹、拉、彈、唱、跳、創、編的能力,綜合能力強。而私立幼兒園的師資,有些僅經過短期培訓,綜合能力差。雖近年也補充了幼兒專業的畢業生,但待遇偏低,工作不夠安心,所以音樂師資的整體素質,尚待進一步提高。
二、提升策略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建雄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國家應重視學前教育,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對重點群體給予保證,建議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十二五”期間,國家對國民教育的投入將達到國家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隨著舉國教育環境的改善,幼兒教育也必將在政府部門與有識之士的支持與關心下,步入一個理性的發展階段,更多的孩子,將在歌聲、笑聲中健康地成長。
1)基礎設施:要提升幼兒音樂教育的質量,各類幼兒園,首先要想方設法提供可供幼兒上好音樂課的教室。教室可布置具有示范與認知類的音樂掛圖;安置可供幼兒形體、律動練習的把桿;有教學用的鍵盤樂器:有可供幼兒唱歌、唱游、律動、創編用的各種小道具及打擊樂器等等,為學習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2)師資建設:在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的同時,要不斷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克服技能單一的現象。可開展互幫互學活動,以老帶青、以優帶差,在學中提高,在做中提高,不僅提高專業技能,更要在實踐中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具有優異的感知能力,才能帶領學生在音樂情感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等方面逐步深入。要逐步提高教師的音樂鑒賞水平,音樂是情感體驗藝術,音樂教育是情感體驗教育,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體驗能力,才能啟發、引導孩子分享音樂的美感。還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審美能力,審美修養。要盡量縮小師生問的音樂距離,增強
【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 試論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