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教學的重要介入方式。因勢利導、順應自然,讓孩子在精心策劃的游戲中獲得成長,是“自然生長”的重要方式。籃球運動作為目前國內普及率最高的運動,在幼兒教育中有著重要角色。在幼兒園階段,針對幼兒特點設計籃球教學,有助于從多方面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關鍵詞]幼兒園;籃球教學;必要性;策略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體育活動要努力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機能的協調發展,體質的增強,培養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強調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體驗。
幼兒籃球教學活動屬于有氧活動,幼兒經過適當的運動刺激,心血管、呼吸、血液和肌肉的機能會逐漸的到改善,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實踐證明,幼兒籃球訓練能夠增強兒童心理素質,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幼兒園籃球教學的必要性
1.符合幼兒發展特性。所謂幼兒籃球是在遵循成人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則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能發展水平,簡化籃球運動技術與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幼兒體育運動形式。幼兒籃球教學更注重幼兒的身體靈活性的培養和對目標的專注程度,在日常教學中常以趣味運動或趣味游戲的形式出現,材料容易準備且對體力要求較小。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這種鍛煉是循序漸進式的,符合幼兒的天性和身體素質較弱的生理特性。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從幼兒生理心理方面而言,有著內在的必要性。
2.符合幼兒教育綱要。根據教育部 2001 年頒布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幼兒園體育教育實踐中,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日常體育課程中,必須 始終堅持“以健身為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方針。這一方面強調了幼兒體育教學的側重點并不在于高強度的體育對抗,而是體育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幼兒體育課程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幼兒天性,遵從“自然生長”的規律,注意在教學環境增加體育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而幼兒籃球既符合幼兒對群體性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又降低了體能對抗強度,在培養幼兒創新、競爭、合作的意識與能力,促進其自尊心、自信心及抗挫折能力的發展等方面有教育訴求上的必要性。
3.幼兒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國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偏重幼兒常識性知識教育,體育課程幾乎為輔助。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和鄉鎮,幼兒體育形同虛設,專門的幼兒體育老師更是缺乏。在這種條件下,體操、拉丁舞等對軟硬件要求比較高的體育活動難以開展和普及。靠非專業體育教師設計和組織具有基礎性、興趣性、科學性和綜合性的幼兒體育活動有很大的困難。而幼兒籃球教育能夠保證在最低條件下開展幼兒體育教學活動,較之于其他對軟硬件要求較高的幼兒體育運動,幼兒籃球運動更容易普及。因此,在我國幼兒園體育活動普及中,開展籃球教學活動有著客觀上的必要性。
二、幼兒園籃球教學的方法
1.積極鼓勵,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與籃球交朋友是激發幼兒興趣的一種行為策略。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將籃球作為幼兒健康活動的好朋友。在正常教學活動基礎上,有效利用時間與空間,利用幼兒的晨間活動、早操時間、午睡后、放學前后的時間里組織幼兒進行“拍一拍,玩一玩”等籃球基本動作的練習,保證每天練習的時間。
2.活動引領,激發熱情。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希望加入籃球游戲與訓練中來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個性與能力,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幼兒籃球興趣組,以保持幼兒參與籃球運動的熱情,并形成全園幼兒體育鍛煉的熱潮。教師將主要引導幼兒進行拍球、運球、傳球等技能的全面訓練和對籃球基本規則的初步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還要密切注意個體差異,根據每個幼兒運動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其確定角色定位,制定具體的訓練方案,設置不同層次的訓練難度,促進每個幼兒身體素質與籃球技能的不斷提高。
當籃球興趣組的幼兒都達到一定的籃球技能,并都掌握了籃球基本規則后,教師即可組織園內不同興趣組之間的籃球比賽,以培養幼兒團隊合作、交流組織的意識與能力及敢于競爭、不怕困難的體育精神,同時促進幼兒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戰術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在幼兒熟悉比賽流程、熟練掌握比賽規則后,幼兒園即可邀請兄弟園所來園開展幼兒籃球聯賽,并組織全園幼兒觀看。這種更大范圍的比賽能進一步激發參賽幼兒的團隊意識與拼搏精神,同時喚醒旁觀幼兒對籃球的興趣,使全園籃球運動的開展獲得更多幼兒的支持與擁護。
3.方法滲透,學會策略。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它包括基本技術與戰術。包含了運球、傳接球、過人技術、投籃技術、個人戰術、集體戰術等。幼兒由于年齡生理特點限制,對新動作的學習很困難,表現為動作費力,緊張,不協調,不準確,缺乏控制力,并伴有多余動作。一些復雜的動作很容易讓幼兒失去信心,失去興趣。
如“投籃技術”中,根據幼兒力量小且方向不穩定的特點,采用“雙手高手投籃出球”的手法。此動作對幼兒的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及彈跳能力、協調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幼兒學習起來很困難。有的幼兒不會蹬地用力,有的腰挺不直,有的過于藏球、有的手臂不夠彎曲,還有的拿球手腕不夠外展。為了讓幼兒容易學習掌握投球方法,對此動作加以簡化與改進,把動作分解成三個步驟:雙手拿球前平舉?D?D雙膝微曲,屈肘持球于胸前?D?D發力投籃。
通過上述動作分解后,先讓幼兒把每一個分解的動作做到位,對每一點動作加以糾正、強化、定型,由無球練習到有球的練習,充分體會動作的每一個環節、順序。幼兒掌握了每一個步驟之后,再練習完整動作就容易多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經過這樣活動訓練之后,原本較難的投籃技術就能很快熟練地掌握。
4.因人而異,和諧發展。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發展的年齡特征,科學制定各年級幼兒籃球運動開展的目標、形式、途徑、要求等,以促進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身體素質與心理能力的健康和諧發展。
如在小班開展幼兒籃球運動時,應堅持以豐富多彩的球類游戲為主要運動形式,以增強小班幼兒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在促進小班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過程中引導其參與籃球活動。對中班幼兒,教師在開展籃球運動時則應善于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挑戰性游戲,以提高幼兒對籃球活動的熱情,使其能在快樂的游戲環境中既鍛煉身體,又提高籃球技術。在大班幼兒中開展籃球活動時,教師要善于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富有競賽性的游戲,以進一步穩定幼兒對籃球活動的興趣,提高其籃球運動技能,同時注重培養大班幼兒的團隊合作與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
三、結語
幼兒園的籃球教學讓幼兒在樂趣的活動中體驗,促進幼兒產生運動的興趣。籃球課題的實施開展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和教學機智,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尋找到一條適合孩子們自愿、主動、積極、快樂的小籃球課程,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成為籃球運動的愛好者。
參考文獻:
[1]繆穎.淺談幼兒園開展“籃球活動”的教學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7).
[2]萬麗.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幼兒籃球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2).
[3]林文婷.快樂籃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8(9).
【淺談幼兒園的籃球教學】相關文章: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音樂教育
• 幼兒園動畫藝術教育實踐探索
•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及策略
• 創業服務不是“開幼兒園”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
• 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現途徑探析
• 安康市幼兒園園本課程調查報告
•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3)
• 配合幼兒園,做好參與者
• 幼兒園語言教育方式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