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懶感。我們只有與幼兒互相交流,在情感、認識上達成一致,建立朋友關系,同幼兒及時溝通,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近年來,我們在尋求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途徑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表明,良好的師幼間溝通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辦法之一。
一、什么是師幼間溝通?溝通有何意義?
所謂溝通是指教師與幼兒互相交流,在情感、認識上達成一致的過程,師生間的溝通是建立 和諧的師幼關系的渠道,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時忽視了與幼兒進行溝通,忽視了對幼兒心理需要的滿足,以致因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造成代溝,教師與幼兒缺乏溝通,造成師幼關系的不和諧,因此,成人與幼兒之間需要溝通,在互相溝通中,得到寬容、理解、支持和尊重。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幼兒保持活潑、開朗的情緒,增強對教師的喜愛和信任,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同時,幼兒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向教師傳遞他的情緒、情感,使 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幼兒的需要,給予適宜的指導與幫助,教師與幼兒能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信任、尊重的關系,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二、教師良好的個性,是師幼間溝通的保證
一般而言,幼兒喜歡和善、耐心、公平,對幼兒有興趣的教師,不喜歡嚴厲、批評責罵、懲罰兒童、脾氣壞的教師。熱情的教師相對冷漠的教??更樂于助人。熱情與容許對原來成就水平低、缺乏學業(yè)動機的幼兒有良好的影響。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利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幼兒。
三、滿足幼兒的需要是師幼間溝通的前提
對幼兒被贊揚和被認可需要的適度滿足,可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情緒,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在師幼的溝通中,幼兒感到教師對自己是欣賞的態(tài)度,就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 ,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的,樂于與教師進行情感與認識上的交流。
四、師幼溝通中應掌握的原則
師幼溝通過程中,常會因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主動與人溝通能力差,教師的權威地位等原因阻礙溝通,造成雙方溝通的困難或溝通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因此,教師應掌握一些與幼兒溝通的原則。①平等的原則。建立人格的平等關系,是師幼間溝通的基礎,也是幼兒是否愿意、喜歡和教師溝通的關鍵。我們成人間的溝通,是基于雙方人格的平等。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主動與幼兒溝通的時機,放下做教師的架子,虛心向他們“請教”,做幾回學生。②尊重的原則。尊重的原則體現(xiàn)在教師與幼兒溝通中教師對幼兒所持有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師幼溝通的順利進行。在溝通時,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希望老師全神貫注地看著他,有時,他們怕你看不見,會湊到你的眼前,跟你大聲說。三歲后的幼兒,又常常會讓成人覺得他們很不聽話,經常出現(xiàn)與成人對抗的情緒 ,而這些舉動的出現(xiàn),實源于幼兒內心尊重的需要。這時,教師要注意幼兒的這些心理需要,在與他們溝通時,教師要以積極地態(tài)度來尊重幼兒,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訴說,對訴說的內容要做出積極地反應,點點頭、微笑、詢問、運用鼓勵性的言語,身體的接觸等表示,使幼兒感到與教師交流中有一份被關注、重視的尊重感,由此產生心理的極大滿足,使幼兒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帶給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③適時的原則。適時的原則是指教師要把握與幼兒溝通的時機。溝通時要注意把握溝通的時間、地點、考慮幼兒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幼兒的生理狀況及情緒,通過這些,調整與幼兒溝通的內容,積極尋求主動與幼兒溝通的契機,只有把握了這些,才會使溝通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通過“溝通”這個渠道,能讓我們更公正、更客觀地了解幼兒內心世界的機會。同時,可以與幼兒建立彼此互相信任、尊重的情感。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
【淺析幼兒園師幼溝通】相關文章:
• 論如何快樂地進行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
• 學前教育專業(yè)男生專業(yè)認同感培養(yǎng)策略
• 家校聯(lián)動提升幼兒教育成效
•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 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 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的策略
• 常州劉海粟美術幼兒園
• 幼兒園公共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研究
• 道一聲再見,我的幼兒園
• 幼兒園線描畫教學之我見
• 幼兒園面試?別慌!
• 優(yōu)化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