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316-01 1.鼓勵誘導,增強自信,讓愛伴隨幼兒成長
《綱要》指出"教育要以鼓勵誘導為主""老師對幼兒要有積極的期望"。在過去的教育中,我們經常要求幼兒"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做得不對"。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幼兒獲得挫敗感,無所適從,喪失信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幼兒知道"應該怎樣""怎樣是對的""我能行",從正確的方向教育幼兒,引導幼兒。使幼兒目標明確,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即正面教育。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幼兒教師則是幼兒走向社會的啟蒙者。幼兒離開家,離開至親至愛的家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這個時候的兒童心里充滿恐懼和不安,如果老師沒有拿出足夠的愛,他/她可能就無法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學習游戲了。因此,熱愛幼兒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方面。教師應承認幼兒的個體差異,熱愛每一個孩子。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幼兒的愛應當是無私的、公正的,不能以"貌"取人,以"智"取人。要有愛心,要把每一個幼兒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只有心中充滿愛,才會去用心的關注幼兒的行為,才能在細心的觀察中發現兒童的特點和優點,從而幫助兒童揚長避短,讓兒童在表揚和鼓勵中贏得自信,在自信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自我控制力較差,各種是非觀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師對他們的教育態度直接影響他們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只有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及時的鼓勵,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因為教師的行為習慣對幼兒有著良好的影響和示范作用,在培養并提高幼兒習慣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扮演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
2.因勢利導,言傳身教,科學引導幼兒成長
孩子由于年齡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對于孩子的引導教育更要細致,更耐心。除此之外,教師的反復提醒與及時教育也很有必要。教師在講道理時要注意把握兩點:第一,要明確觀點,不能含糊其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定要讓孩子認識清楚;第二,講時要具體,耐心解釋、說明,讓孩子明確理會。對幼兒的教育不是一兩次的說教所解決的,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反復強化訓練,才能內化為幼兒自身的行為。教師時時處處營造一種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氛圍,做到"春風化雨細無聲,功夫在平時",真正體現"時時處處皆教育"的理念。教師要善于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節中一點一滴地得以滲透和強化。
前面說過,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對于自己啟蒙老師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教師不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誤導到幼兒。但如果教師平時能夠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往往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突顯了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如要讓孩子與他人友好相處,教師要做到自己與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對家長有禮有節,對孩子要寬容相待。以欣賞的眼光,及時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戲活動中的良好表現,并予以肯定和表揚。其次,注重環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將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美化幼兒園環境相結合。
3.運用各種藝術手段,讓德育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游戲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游戲符合幼兒的特點,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主要通過游戲來對幼兒進行各種習慣的培養,尤其是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梢砸杂螒虻男问侥M社會環境、社會角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情感換位等等,在故事情境、游戲、歌曲、童話劇中深化一些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稱為羅森塔效應,又稱為期望效應,鼓勵效應、賞識效應,幼兒的成長需要關心和愛心,需要周圍人的尊重和賞識。尤其是家長和教育,只要一句激勵的話語,也許可以改變他們一生。的確,一句鼓勵贊揚的話使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溫暖,而一句打擊諷刺的話語會使人在炎熱的夏天感到一種陰冷。據一位心理學家調查,不僅孩子需要鼓勵和表揚,80%以上的成年人都喜歡鼓勵的話語。人的本性都喜歡聽贊揚的話,一個經常得到鼓勵、得到贊揚的人是自主的、快樂的、敢于克服重重困難,勇于攀登高峰的,他的成功,是賞識教育的結果,賞識教育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真所謂是"小題大做"。無限夸張,看到一點優點,就大力加以鼓勵和表揚,確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讓更多的家長去品嘗所帶來的收益吧!
4.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
家是孩子最安逸的港灣,家長是孩子最信任的依賴。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家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的角色是誰也無法取代的。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在如今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人們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年輕的父母似乎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理由忽視孩子的教育,或者因為時間等等的原因對于孩子的教育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可奈何。于是,他們把孩子丟給老人,或者丟給幼兒園,丟給學校。須不知,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誰也代替不了。所以,希望我們的父母能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 尤其是正在或者即將走進幼兒園的幼兒們。讓我們的父母多一點耐心,多去觀察我們的孩子,用你們的愛心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愛孩子那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愛,而不是溺愛,這卻并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的。我們應該學著如何去愛,用我們的愛,我們的智慧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幼兒教育并不是幼兒園和家長就能完成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良好習慣離不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只有三方面統一起來,形成合力,才培養出一個健全的、健康的幼兒,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讓我們手挽手,肩并肩,為我們的孩子,為祖國的花朵搭建一座大的愛心花園,讓我們的孩子處處能體會到溫情,時時可以感受到溫馨,讓我們的孩子在無憂無慮中度過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從小感受愛,學習愛,在愛心的呵護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發揮幼兒園教育的作用】相關文章:
• 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 從幼兒園到博士生的高福利
• 《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修訂說明
• 幼兒園管理新視角
• 美國幼兒園考察記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芻探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的語言
• 幼兒園中班親子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階段培養孩子成長策略探析
• 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實施策略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
• 幼兒園音樂教育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