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忙碌又快樂,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寶寶轉(zhuǎn)眼便長大。那不如用日記寫下寶寶的成長點滴和家長的養(yǎng)育心得,讓這充滿親情和關(guān)愛的文字伴隨他一生。 自從女兒上了幼兒園以后,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豐富起來。每天忙著接送她上幼兒園,還要聽她繪聲繪色地講述幼兒園的故事。不知不覺間,女兒在幼兒園里的新鮮事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分享日展示自我
美國很多幼兒園都有“show and tell”活動,女兒的幼兒園也不例外。
所謂SHOW就是老師根據(jù)平日所教的內(nèi)容定一個主題,每個孩子從家里帶與這個主題相關(guān)的物品、圖畫或者照片,將此展示給其他孩子欣賞。比如老師與孩子們討論蘋果,就會讓孩子帶來幾個不同顏色的蘋果;如果老師教孩子認識秋天,就讓孩子在自家后院找一片落葉帶來。
TELL就是在分享的同時,和其他小朋友講講與這個東西有關(guān)的話題,可以是介紹這個東西的顏色、形狀和用途,也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和有關(guān)的趣事。總之就是讓小朋友暢所欲言,從小打下的語言訓練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給孩子一個機會去展示自我。長此以往,就是再害羞的小孩也會變得能說會道。
每次接到老師布置的分享作業(yè),我總是很認真參與,給女兒當參謀,幫她動腦筋想一些有新意的東西。女兒是獨生女,我一直有點擔心她是否能做到與人分享。自從參加了幼兒園的這個活動后,女兒的分享意識增強了很多。
在玩樂中輕松學習
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更側(cè)重玩中學,讓孩子們在玩中培養(yǎng)一種興趣,保持一種好奇。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具體的學習任務,無論是手工制作還是認識字母、數(shù)字和形狀,都是在游戲過程中進行。
美國幼兒園的內(nèi)容比國內(nèi)簡單很多,比如認識“1、2、3”和“a、b、c”等,進度不快,孩子可以慢慢消化,不會有心理壓力。而每個月的主題學習會涉及到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有時候會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一個小花盆,里面有一粒種子和土壤,放在固定的區(qū)域,讓孩子記錄每天澆水的次數(shù),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從而認識不同的植物,了解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
美國幼兒園的手工課非常受小朋友歡迎,女兒經(jīng)常會帶回一些作品。比如用手紙圈筒做的王冠,用硬紙板做的堡壘。就地取材、舊物利用,為孩子提供了創(chuàng)意的空間。
雖然是玩,老師也不是毫無作用,她們會有一些新鮮的創(chuàng)意,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有意識地讓他們學會怎么解決問題,在玩中調(diào)動學習的潛能。有一次老師給孩子準備了帶凹槽的雞蛋盒,用蛋盒為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孩子們大膽想象,做出螞蟻、螞蚱、毛蟲、瓢蟲等不同樣子的昆蟲。女兒聯(lián)想到老師在課上讀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對書中毛毛蟲的印象很深,以它為原型,用水彩顏料為蛋盒涂上了綠色的新衣,當作毛毛蟲的身體,然后在蛋盒的頂部戳兩個洞,用絨毛鐵絲穿過去作為毛蟲的觸角,蛋盒毛蟲就這樣做好了。
教養(yǎng)細節(jié)從娃娃抓起
雖然老師教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對孩子日常行為的培養(yǎng)卻一點也不放松。女兒口中學會的第一個詞就是拉長聲的“please(請)”,接著又學會了“thank you(謝謝)”、“excuse me,sorry(對不起)”等禮貌用語。老師特別強調(diào)這個“please”威力很大,把它比喻成“magic word(神奇的詞)”,說話做事有它開道,就會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寶寶。禮貌用語說得多了,就變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也不需要家長和老師時常提醒。即使孩子一時忘記了,老師也會善意地用“What’s that magicword?(那個神奇的詞去哪里了)”來提醒孩子。
有一天我在幼兒園看見老師教唱孩子收拾玩具的拍手歌,一邊唱歌一邊教孩子把玩具放回原處,沒有說教的成分,在手舞足蹈中讓孩子養(yǎng)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回家之后,女兒偶爾也有鬧情緒不肯收拾玩具的時候,但是潛意識里已經(jīng)記住了這首歌,當我開始模仿老師的動作時,女兒就乖乖地開始收拾自己的玩具。
還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比約定時間提前了一點。老師正給孩子們講故事,女兒一反常態(tài),沒有象以前那樣迅速地沖出來,而是等到老師講完第一個故事之后才舉起手:“May I be excused?(我能不能離開)”征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走出來。后來知道這是老師給孩子新加的規(guī)矩,教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這些看著不起眼的小事,卻讓人看出教養(yǎng)比知識的灌輸更重要。
人性化的家長會
女兒的幼兒園每半年就會有定期的家長會,感觸最深的是它的個性化和人性化。
個性化體現(xiàn)在與老師的交談中,老師非常強調(diào)以孩子為本,且更關(guān)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而不是單純從智力方面來考量和評判孩子的能力。
人性化體現(xiàn)在家長會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老師一次只接待一位家長,且單獨接待家長,孩子一般不在場。老師和家長的談話只圍繞著自家的孩子,不會提及班上其他孩子的情況,更不會拿班上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家孩子做比較,非常尊重孩子的隱私。
家長會的時間不長,一般在30分鐘左右,時間不長,但老師的話題一直集中在孩子身上,重點突出,非常有效。我記得老師對女兒的評價是:“性格非常開朗,與小朋友互動融洽;愿意與別的孩子合作和分享,比較獨立自主,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有自我閱讀的意識,完全可以重復老師所講過的故事;數(shù)字方面的領(lǐng)悟能力也很強,還特別有愛心,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哭了,會主動上前擁抱安慰一下……”
家長會上,老師自始至終沒有評價孩子的缺點,看來這種以表揚為主的教育,還真的挺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連我這個當媽的,聽著老師的贊美之詞都有點飄飄然,完全把我從小接受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教育忘到了腦后。但是過后想想,又有點糾結(jié),不知道以后孩子會不會只聽得了表揚聽不得批評呢?
【美國幼兒園的新鮮事】相關(guān)文章:
• 幼兒園“辣手摧苗”何時止
• 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yè)認同現(xiàn)狀
• 訪談:幼兒園的親子教育
• 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的說畫教學
• 幼兒園教育中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
• 提高幼兒園識字教學的效率
• 幼兒教育小學化偏向的近況及措施
• 研究型幼兒園文化與教師專業(yè)成長
• 淺論對幼兒園教師的管理策略
•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廣東省幼兒園等級評估的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