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見習是幼教專業學生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能夠讓自己在以后的實習以及工作中更能熟練幼兒園工作的各個方面,也能夠在見習中,把自己學到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且能夠切身的感受到從學生轉變為老師的不同體驗,通過幾次的見習我學到了幼兒園工作中許多實際操作經驗,也教會了我要學會耐心,懂得堅持,做事踏實用心,這些都是在學校里不能輕易學到的重要的意志品質,在見習過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關鍵詞】見習;老師;學習內容一日活動;日常生活;區角游戲娃娃家
現如今的幼兒教育,雖說較之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并不是所有人認可和重視,幼兒教育既簡單又復雜,人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當我進入大學并學習此專業的三年時間以來,我逐漸改變了最初的想法。毛澤東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很多人現目前對幼兒教育及幼師的看法都是片面的,幼兒教育確實是將學習與日常生活融入到一日活動中,日常生活貫穿了一日活動,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正因如此,造成一種社會輿論,一傳十,十傳百就讓很多人有了片面的認識,我通過這三年的學習及親身實踐即使認識不夠深刻,但也可以算是真是的,想要改變這種長期以來的社會現狀需要家長、老師、社會、國家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
一、探討幼兒所學內容
幼兒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哪些方面是必要的呢?為什么現在不斷的受到重視?我也常常問自己這些問題。幼兒教育主要指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時期,其中“重要”指的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行為習慣會在這個時期形成幾本特點,而特殊又指的是在這個階段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多變到穩定,不定型到幾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并獲得發展的過度時期。
那么幼兒園里到底要學什么?強調游戲活動,日常行為習慣,或者更重視知識的傳遞?根據幼兒3-6歲年齡特點而設定的,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是幼兒學習的內容,均為課程,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對一切事物的興趣,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知識上更多的要求是廣度而不是深度,許多加長僅僅把上課當作學習,其實這是很狹隘的認識,上課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日常生活所獲得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學習交往能力、社會能力是幼兒從小就必學的內容,對于家長們或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一味的把自己的希望,負擔,知識追求堆積在孩子身上,這是不恰當的,不同的學習形勢和內容是幼兒全面發展,身心和諧,心智平衡發展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幼兒的一日活動與日常生活
幼兒的習慣在學校的養成尤為重要,在我見習過的小中大班都有過經歷,對幼兒行為習慣和常規方面引導的有好有壞,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班,其中是一個私立園的大班,單單從飲食習慣來說大班的孩子應該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遵守紀律,安安靜靜,有事問老師,有速度的吃飯,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完全相反,教師內吵鬧一片,還有很嚴重的挑食現象,尤其吃飯講話不僅可能會因為太激動不好好咀嚼食物容易被搶到,還有可能消化不良,所以這種現象對于大班的孩子不僅不正常也是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對于大班三年甚至四年的教育并不明顯,這問題出在誰身上呢?是孩子的不聽話,還是老師并沒有重視又或者是學校的重點忽略了行為習慣?三方原因應該都有;而且這并不與專家或相關人員所說的幼兒園教育不應死板相博,習慣的尊守和養成不是一時養成的但也是必要的。
三、區角游戲
區角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比較高,更容易看到幼兒真實自然的一面,也對我們發現幼兒優勢智能,了解幼兒興趣,及時制定和調整教育內容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見習的幼兒園我看到了種類豐富的區角游戲,有周末小舞臺、美工區、美妝區、益智區、社會區,而且做得形象逼真,小朋友們像親身體驗小社會一樣,能夠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并見多識廣,豐富自己的生活小經驗,讓老師的集體教學課輕松,在我見習的過程中有過例子,當時那位老師想教孩子們認識錢幣,區分元、角,但不清楚他們是否感興趣,難度是否適宜,以及是否符合孩子們的接收年齡,于是老師在益智區增添購物游戲,鼓勵孩子們收集價格標簽貼在商品上,還準備模擬錢幣,結果他們一看到就問是多少元?接著讓孩子們看了模擬錢幣,他們很感興趣,老師就組織了集體教學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之后又添了銀行游戲,讓孩子用整元換以角為單位的零錢,孩子都愛做,可以證明活動的成功,這正是區角游戲給老師傳遞的信息讓老師的教學更加順暢,輕松并且有效果。
區角游戲還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與傾聽表達能力,也是社會領域和語言領域的一個體現,例如娃娃家,娃娃家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在娃娃加游戲中孩子們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和動畫片的角色,因為他們對這些內容很熟悉,自己也想成為大人照顧寶寶都很感興趣,但孩子們的角色扮演表現不足,缺乏生活經驗,游戲氛圍不夠活躍,《綱要》指出:教師在游戲中要發揮觀察者、組織者、協助者的作用,正確處理教師在游戲中地位,適時恰當的支持引導,一次孩子們表演故事,其中有大灰狼和喜羊羊,他們就在商量誰演喜羊羊、村長,可到了大灰狼孩子們就不太愿意,爭論一陣,大家決定比高矮,因為大灰狼要大啊,老師看著他們爭論而沒給意見,是因為覺得大班的孩子的智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很強,然后孩子們都同意通過比高矮來選擇演誰。區角游戲是幼兒園眾多游戲的一種,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老師在游戲過程中要仔細貫徹,根據孩子的需要變換活動內容,增減活動材料,使幼兒保持長久的活動熱情,充分利用好區角游戲,使之成為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平臺但對于農村的幼兒園來說,區角游戲很缺乏,應更加重視區角游戲的開展,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到更多有趣的游戲,增長自己的見識。
四、老師上課的方式
小孩子喜歡玩是天性,雖然說對于上課老師不應死板教學,但也要保證小朋友在上課期間注意力的集中,其中老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不僅要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教授,還需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多種不同的方法,比如采用游戲比賽的方式,獎懲有度的方式,鼓勵的方式來吸引并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老師上課的語氣、動作,表現力及充足準備的教具等都要充分才會使孩子們更加認真,對于特別調皮的孩子,老師也要多鼓勵而不是責罵,要讓孩子有積極心態,從內心佩服你對他的教育,一味的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任性,表面上贊同你,但內心仍會和你唱反調。
幼兒的日常生活和一日學習活動是相互滲透的,幼兒在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都是在學習,幼兒的生活習慣、生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都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不僅僅書本上的知識才叫學習,所以對幼兒園所學內容要客觀認識。
幼兒的教育和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密切關系,幼兒的發展不僅離不開幼兒園教育,家園合作是一種雙邊互動活動,幼兒園與家庭對幼兒的教育都應該處于積極主動地位,老師要和家長多溝通交流,及時反映幼兒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良好的環境是決定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兒園你會發現父母素養高的孩子所了解的和自己所思考的比一般小孩更有深度和高度,所以幼兒的教育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和國家的共同努力和關心,一起給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讓幼兒快樂自主的學習,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幼兒園見習有感】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
• 讓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
• 論幼兒園課程的診斷與改進
•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探新
• 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淺談幼兒園反思教學
• 幼兒園建設的建筑設計要點探析
• 幼兒園學到的東西
• 淺談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 繽紛幼兒園,世界大不同
• 金融支持民辦幼兒園產業發展研究
• 信息技術和幼兒園教育的融合研究
• “群眾熱情”推動幼兒園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