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幼兒園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課程、教師、幼兒都發生著質的飛躍。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我們也產生了一些困惑,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改革;困惑;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2-027-1
一、課程改革帶來的一些成果
1.“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讓幼兒全面發展。
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對幼兒課程目標的界定既關注了幼兒知識與技能的獲得,也關注了幼兒過程與方法習得,更關注了幼兒情感與態度的體驗,注重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開始致力于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激發和保護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專長等等。
2.“資源平衡”的課程結構,讓幼兒均衡成長。
自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課程的結構設置上,教師的計劃性與兒童主主體性各占一半;而且根據《綱要》要求,我園還創造性地使用園本教材,并且同步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老師認識到了課程的動態性,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教材,充分認識到了沒有最佳的教材,只有最適合的教材。
3.“玩中學”的課程內容,讓幼兒快樂學習。
在課程改革中,我們也充分認識到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應與幼兒生活和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一些東西,既要關注兒童的興趣又要兼顧幼兒發展的需要。幼兒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與客觀世界對話,探求知識,發現知識,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在玩中學、快樂的學,使幼兒體驗到、感受到真實生活的教育,在活動中求發展。
4.“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樂于交往。
課程改革發起后,我們幼兒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我們老師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自主地選擇、計劃的活動,使得幼兒對他人、社會的態度更親近、更樂于交往。幼兒通過多方面努力也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5.“多元智力”的評價體系,讓幼兒體驗成功。
課程改革中,我們教師為幼兒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的評價體系:教師要將平時對幼兒的觀察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并在日常活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方法進行評價,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全面發展,都有成功的體驗。
二、課程改革帶來的一些困惑
1.教師困惑一:課程改革內涵是什么?
長久以來,我們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層次大多數都是中師或幼師畢業,我們在學校進行更多的是技能技巧的訓練,對理論層面的理解是不深入的,對課改的實質也掌握的不透徹,因此操作起來就顯得很茫然。幼兒園有時會請些專家來講座,但我們部分教師還是覺得專家的講座有點晦澀難懂,這就是教師理論基礎薄弱的原因。
2.教師困惑二:課改精神如何普及至家長?
迄今為止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識字、學算術就是幼兒園教育的全部意義。但是目前《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幼兒園課程開設的目標是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使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施陷入兩難的境遇之下:到底應該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是應該“順應”課改的精神。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是課改中所批判的現象之一,教師既要顧及家長的喜好,又要遵從“精神”的指導。所以,在有的幼兒園里教師仍然在給孩子教寫字、算術,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依然存在。
3.教師困惑三: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與幼兒常規訓練如何平衡?
顯然課改中,我們教育的口號是以“幼兒為中心”,但是在進行課程實踐時,我們發現過于強調以“幼兒為中心”會使孩子“無法無天”。就拿我們的常規教育來說,對孩子進行常規訓練是無視孩子主動性的表現,把孩子的行為舉止禁錮在一些規則中。可是,對于我們的教師來說,常規教育很重要,幼兒可以通過常規教育的訓練有一定的規則意識,這樣就會避免在組織活動時的混亂,才能更有序更有效的把活動開展好。
4.教師困惑四:做一個“實踐型”教師還是“研究型”教師?
自從《綱要》頒布以來,幼兒教師就像辛勤的蜜蜂一樣忙于工作,我們要制定大量的工作計劃、總結,填寫大量的表格、評價,準備大量的
教案、游戲,除此之外,還要求我們教師去搞研究。隨著教師工作量的加大,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干別的事情,況且,我們缺乏理論的指導,即使要搞研究,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三、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對策
1.對策一:實踐指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課改要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我們最終的著眼點還是在教師身上。讓教師在已形成的教學模式中突然改變,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真正落實好課程改革,還需從培養教師的教育入手,應該加強幼師師資力量的培訓。這樣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我們對課改的內涵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知道如何進行具體操作。
2.對策二:加強宣傳,爭取家長理解配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宣傳。特別是今日為迎合家長的需要而又有背于課改“精神”的小學化傾向教育的洐生,需要杜絕,就必須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那么多層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家長宣傳就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了。
3.對策三:導放結合,保證幼兒個性發展。
常規教育對我們的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常規教育的開展,幼兒就會沒有規則意識,這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結合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模式,應積極創造自主、開放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在興趣、游戲中產生主動性,并把幼兒常規訓練滲透在游戲的過程中,導放結合、張馳有度,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性,同時達到一種有效的學習。
4.對策四:理論深入,合作開展實踐工作。
從理想化的角度來分析,邊在幼兒園工作邊搞研究,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可是在各種壓力的迫使下,教師被弄得一頭霧水,反而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我們更希望理論研究者能夠和我們合作搞研究,我們非常需要得到理論工作者的指導。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困惑與對策】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體現人文關懷
• 有關幼兒園建筑設計原理探討
• 幼兒園班級借閱區的創設
• 幼兒園的管理藝術:大象無形
• 幼兒園情境教學的策略初探
• 新形勢下幼兒園黨建工作的思考
• 對幼兒園游戲活動實踐的研究
• 幼兒園大班版畫教學方法探究
• 議學前教育中聲樂教課的近況及舉措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多維度應用
•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 幼兒園班級管理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