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回應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文章以“一百個幼兒就有一百種回應方式”的教育理念,立足幼兒園教學實踐,進行闡述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特點,采用適合其發展的回應方法才是有效的回應。
【關鍵詞】教師回應;有效;幼兒園教學
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歐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并拋還給孩子!边@句話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及時捕捉孩子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還給”孩子,讓他們“接過球”,投入到新一輪的思考、探索中,從而使活動不斷深入。
一、給予欣賞式的回應
在活動中教師不能漠視幼兒的興趣點,更不能直接否定他們,要耐心聆聽孩子的傾訴,分析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用“欣賞”順應他們的思路,繼而擴展孩子的思維,使孩子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例如在“尋找春天”活動中,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尋找綠色的同時,還會對草叢里爬行的小蝸牛感興趣——聽,他們的討論熱點是“蝸牛的兩個觸角”。雖說孩子們的話題偏離了我們預設的目標,但是他們的興趣點還是有值得探索和深入的價值。老師在回應孩子們的時候,就應提出適當的要求了,如“你們的小眼睛看得真仔細,那是蝸牛的眼睛,春天來了小蝸牛也出來找春天了,你們瞧,它的兩只小眼睛東瞧瞧、西找找!快,我們和小蝸牛比一比,看誰先找到春天?”這樣的回應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極為自然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帶回到了“找春天”的活動中。
二、給予追問式的回應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細心觀察每一位幼兒的需要,及時地捕捉能夠繼續追問的信息,適時地把偏離軌道的思維路徑引上正道。追問是教師參與孩子學習活動的一種方式。適當的追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還能啟迪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
如在《小蝴蝶》這一語言活動中,當和孩子們討論到小蝴蝶會飛到哪里去的時候,班中的一個孩子說:“蝴蝶會飛到玫瑰花上!逼渌變旱乃季S受到他的影響,回答的答案都是“飛到什么什么花上”。此時老師抓住了幼兒信息中的追問點——“蝴蝶喜歡呆的地方被禁錮在花朵的范圍內”,立即追問:“小蝴蝶為什么喜歡呆在花上呢?”得出“鮮花美麗”的原因,然后又問道“小蝴蝶除了會飛到公園里各種各樣的花上,還會飛到公園里的哪些美麗的地方呢?”孩子們的思維就又立刻換了方向。
當孩子回答問題而教師卻不明白他在說什么時,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的教師請不要回避和放棄,可以繼續追問這個孩子:“你的回答我覺得真有意思,能不能請你給我們說詳細點?”或者追問別的孩子:“大家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誰再來說說?”這樣的追問基于有效學習思維理念,使孩子們感覺到老師是學習的參與者,也給予幼兒再次思考和表達的機會。
三、給予修補式的回應
有這樣的一幕做老師的都不會陌生:某舉手孩子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卻不知道回答什么了,話語零碎,表達不清晰,而教師卻理解了大概意思,此時,我們教師就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給予一定的修補,如這樣的句式:你是說……或你是想說……對嗎?” 用合乎語法的句子把答案完整、準確地表述來處理孩子回答的方式。
當采用修補式回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用幼兒的經驗來作為修補式回應的途徑,如孩子們在討論“花叢是什么意思?”時,這個說花叢就是在花的中間;那個說花叢是花上的蟲子;還有的說……大多數孩子都順著前一孩子的話繼續的、反復地說著。這時我隱約聽見一個聲音:花叢就是有很多很多的花!于是我立即對他說“XXX你有什么補充要告訴小朋友們嗎?”及時抓住幼兒修補的機會,讓他告訴小朋友“花叢”的意思,隨后教師立即作了“對了,花叢就是XXX說的有很多很多花聚在一起的意思”的回應。
四、給予遷移式的回應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不能進入周轉”,教師要對幼兒的問題進行遷移,判斷幼兒的問題是否有潛在價值,并進行點撥,引向顯性價值方向。
如在《有趣的報紙》活動中讓幼兒想辦法怎么使報紙變成有用的東西?孩子們受故事中“老奶奶把報紙剪下來做成剪報”的影響,都只想到做剪貼本,走不出這一圈子。這時老師說道:“可是報紙它好想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呀,你們有啥辦法能讓它們變成玩具和我們一起玩呢?”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遷移,馬上想到“用報紙做成小棍”、“我用報紙做成報紙球,和它一起玩踢球”……這樣提升了他們的經驗。
五、給予商議式的回應
有時候我們可以讓幼兒來回應幼兒,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商量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幼兒學習的主體性,那就應該給予商議式的回應。
如在《我是什么鳥》的猜謎活動中,當一個孩子猜錯以后,老師沒有直接地把答案告訴他,而是問其他的孩子:“你們同意他猜的嗎?你有其他想法嗎?你覺得他什么地方猜錯了?”這樣,當一個幼兒回答的時候同時也沒有放棄其他幼兒,教師把對個別孩子幫助融入到集體中,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動。
教師的回應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能。一百個幼兒就有一百種回應的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作為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反思,針對不同幼兒的學習特點,采用適合其發展的回應,這才是有效的回應。
【教師的有效回應與幼兒園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 幼兒園計算教學研究探討
• 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的課間十分鐘
• 分析幼兒園教學的主要誤區
• 學生人文素養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的隱性課
• 對幼兒園托幼一體化的探索
• 幼兒園繪畫活動教學方法初探
•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
• 探微幼兒教育專業生實習前準備
• 我愛我的幼兒園
• 中國學前教育對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